什麼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中新網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11月5日,中國成功發射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SDGSAT-1),這是全球首顆專門服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科學衛星。那麼,什麼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能提供哪些服務?
據負責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工程任務組織實施的中國科學院介紹,2015年9月,第70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改變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成果文件,此即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簡稱聯合國2030年議程)。該議程提出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旨在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個維度的問題,讓全球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這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分別是:
目標1.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
目標2.消除饑餓,實現糧食安全,改善營養狀況和促進可持續農業。
目標3.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段人群的福祉。
目標4.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
目標5.實現性別平等,增強所有婦女和女童的權能。
目標6.為所有人提供水和環境衛生並對其進行可持續管理。
目標7.確保人人獲得負擔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
目標8.促進持久、包容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促進充分的生產性就業和人人獲得體面工作。
目標9.建造具備抵禦災害能力的基礎設施,促進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續工業化,推動創新。
目標10.減少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
目標11.建設包容、安全、有抵禦災害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
目標12.採用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
目標13.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
目標14.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以促進可持續發展。
目標15.保護、恢復和促進可持續利用陸地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轉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目標16.創建和平、包容的社會以促進可持續發展,讓所有人都能訴諸司法,在各級建立有效、負責和包容的機構。
目標17.加強執行手段,重振可持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今年9月,依託中科院建設的全球首個以大數據服務聯合國2030年議程的國際科研機構——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CBAS)在北京正式成立,研製發射和運作“可持續發展目標監測系列科學衛星”是該中心確立的五大行動之一。
CBAS表示,聯合國2030年議程已進入“10年行動期”,實施過程中一直面臨數據缺失、指標體系研究不足、發展不平衡等諸多挑戰,其中對數據和方法的需求最重要、最迫切。空間觀測具備宏觀、動態、客觀監測能力,可對陸地、海洋、大氣及與人類活動相關的地物參量進行探測,為與地球表層環境、資源密切相關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動態、多尺度、週期性的豐富資訊。
空間觀測能夠為2030年議程全球實施做出重要貢獻,CBAS期望與各界一起攜手,充分發揮空間觀測的優勢,為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全球按期實現貢獻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