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看中國經濟的高品質發展
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邁好“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第一步,至關重要。
“貫徹新發展理念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不能簡單以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必須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用成為根本目的的高品質發展。”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這樣寫道。
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赴地方考察,一路走,一路看,以智慧遠見引領中國經濟穩舵奮楫;多次主持召開重要會議,親自推動、親自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團結帶領億萬人民砥礪奮進。
“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是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中之重。”今年4月,在廣西柳工集團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對職工代表們語重心長地說,“高品質發展,創新很重要”。
在習近平心中,創新有多重要?
“要堅持創新創造,提高產業鏈創新鏈協同水準。”
“把加強科技創新作為最緊迫任務,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我們國家進入科技發展第一方陣要靠創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須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
一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9月20日發佈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在創新領域的全球排名從去年的第14位上升至今年的第12位。
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在全國兩會上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說:“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
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習近平一針見血地指出,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
一年來,中國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國家重大區域戰略不斷向縱深推進。
塞罕壩機械林場,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人工林海。在這裡,“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代代相傳。
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看著守林護林人的隊伍越來越壯大,總書記倍感欣慰:“塞罕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係的組成部分。全黨全國人民要發揚這種精神,把綠色經濟和生態文明發展好。”
2021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以碳達峰、碳中和為抓手,開始了一場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變革。
“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要按照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對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
如今,天更藍了、水更綠了、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綠色”已成為中華大地的普遍形態。
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人類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
“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人們對答案的追尋更顯迫切。
“中國擴大高水準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不會變。”
中國態度,一直未變。
從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到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到第130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一年來,一個個不斷升溫的國際經貿盛宴,見證中國暢通國內國際雙迴圈的生動實踐,也展示了中國堅定不移走開放這條必由之路的信心與決心。
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深厚基礎和最大底氣。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
4月的廣西,在與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深談時,習近平說,“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
5月的河南,在與鄒莊村村民鄒新曾暢談時,習近平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9月的陜西,在和郝家橋村村民侯志榮交談時,習近平深情道出,“讓鄉親們過好光景,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初心使命,共產黨就要把這件事情幹好,不斷交上好答卷”。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
一年來,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中國,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迎難而上、奮發有為,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速預計達到8%左右,超過預期目標,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我們必須繼續謙虛謹慎、艱苦奮鬥,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全力辦好自己的事,鍥而不捨向我們的既定目標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