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二十年,中國與世界是“典型的雙贏”
央視網消息(記者 徐也晴):當地時間2001年11月10日18時39分,卡達多哈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上的木槌落定,批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同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成為其第143個成員。今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年週年,站在歷史新的起點回溯過往,不難發現,中國“入世”所帶來的成就極具里程碑意義。
世貿組織總部大樓
規則
中國“入世”談判的艱難程度在世界談判史上極為罕見。自1986年7月10日正式遞交復關申請起,一談就是15個春秋。整個談判過程,中國代表團換了4任團長,美國換了5位首席談判代表,歐盟也換了4位。
談判如此艱難,為什麼中國仍要加入世貿組織?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雷達表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就相當於融入國際社會,而且由於WTO有許多的規則,“一旦加入其中,與我們有貿易關係的國家也受這個規則制約,從而可以降低我們對外貿易的成本。”此外,中國可以在一個確定的環境下與世界各國開展國際貿易。如果在貿易過程中發生糾紛或爭端,“那麼我們是按規則進行解決,而不是無原則地辦事。”這樣的確定環境避免了中國再被一些發達國家成員“漫天要價”“無理阻撓”。
開放帶來了競爭,而有規則的競爭激活了市場。“如果我們沒有加入世貿組織,就是自己和自己打籃球,雖然也是鍛鍊身體,但國際交流就比較少。加入以後,和別人比賽就有一個共同的規則,同時還能促進雙方對於先進技術的交流。”
開放
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以更開放的姿態歡迎更多高品質國際商品和服務進入中國市場。雷達表示,1978年和2001年“開放”的區別在於,如果說前者打開了國門,那麼2001年就是進一步融入到了世界經濟體系當中去。
“入世”20年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30%,關稅總水準從15.3%降至7.4%,遠低於“入世”承諾的10%,更低於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在華設立的外資企業從20萬增至百萬餘家;對外直接投資年度流量全球排名從加入世貿組織之初的第26位上升至2019年第2位……目前,中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資吸收國。
山東港口青島港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企業也在出口,但都是一些勞動密集型產品。加入世貿組織後,最明顯的就是產品的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據雷達介紹,目前中國的高技術出口占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而在2001年的時候,這個數值只有5%。
這些巨變無疑是開放帶來的,“如果不加入WTO,我們很難有這樣的成果。”
履行承諾
今年10月28日,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在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國已完全履行“入世”時作出的承諾,WTO幾任總幹事及大部分WTO成員都對此給予充分肯定和普遍認可。
“完全履行承諾”意味著什麼?雷達解答了其中三個層面的意義。
首先,這意味著對外貿易不僅僅是操作層面上實行對外開放,而是制度層面上完成了和世界融合的過程;其次,這種“完全”恰恰說明中國當時的談判是成功的,是“沒有吃虧的”,而且談判的結果是符合中國特色和中國模式的;最後,也證明了中國“入世”以來不僅僅享受了權利,同時也承擔了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今天的履行承諾,就意味著在今後WTO的規則制定和改革的過程中,中國為自己爭取了更多的話語權。”
雙贏
國內經濟增長速度快、人民生活水準改善顯著、幸福感和獲得感大大提升,這些都反映出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加入世貿組織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與此同時,這樣的“中國模式”對世界產生了不可小覷的影響,世貿組織前總幹事拉米在內的很多專家和官員都曾給中國“入世”答卷打出高分。
一批貨物正在裝車,準備從中歐班列金東平臺發往哈薩克
“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實際上對於發達國家消費市場的貢獻非常大。”雷達強調,如果世貿組織中沒有這樣一個貿易大國的存在,很難想像在新世紀到來後,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能夠共同經歷一波經濟的高速增長。
但目前仍有部分國家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只享受了他們提供的好處,沒有履行當時WTO的承諾,並不承認中國與世界實現了“雙贏”。雷達表示,全球化發展導致WTO的制度本身遇到困難,這並非是中國加入後才帶來的影響;此外,隨著加入WTO的國家數量越來越多,對某件事達成共識的難度也在不斷提高,“所以這種影響不能賴在中國身上。”
圖源:世界銀行官網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後GDP高速增長,與此同時,包括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的GDP也呈現增長趨勢。此外,中國也帶動了一批新興經濟體的增長。“怎麼會不承認雙贏,這就是最典型的雙贏。”雷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