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團結攜手奮進 共建美好家園

2022-03-03 13:46:00
來源:內蒙古草原雲融媒體平臺
字號

  開年喜報!內蒙古興安盟、赤峰市松山區大廟子鎮小廟子村等10個單位和地區獲評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成果振奮人心。

  內蒙古是我國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區,是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發源地,具有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長期以來擁有“模範自治區”的崇高榮譽。

  “齊心協力建包鋼”的歷史佳話久久傳唱,“三千孤兒入內蒙”的大愛傳奇感人至深,“最好牧場為航太”書寫了舍小家為國家的動人篇章,“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陪伴著幾代人成長……在這片熱土上,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故事數不勝數,民族團結的基因代代相傳。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內蒙古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內蒙古考察,在內蒙古參選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並連續4年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做好新時代內蒙古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

  “要倍加珍惜、繼續堅持民族團結光榮傳統和‘模範自治區’崇高榮譽,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大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內蒙古講大局、擔使命,自覺肩負起、履行好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重大政治責任,持續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大局。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構築共有精神家園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內蒙古牢牢把握這條主線,常態化、全員化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

  2021年,全區開展黨的民族政策、我身邊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等主題宣講3.5萬餘場;各大中小學持續開展各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活動。

  內蒙古大學入選國家首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培育基地,興安盟創立835個覆蓋盟旗鄉村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會……內蒙古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著力推進各族群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去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

  內蒙古堅持用中華文化浸潤民族團結,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精神,推動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

  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17個項目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著力推進長城、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出《文物中的內蒙古》《與歷史對話》等欄目節目。

  原創舞劇《騎兵》等17部優秀劇目在全區展演;交響詩畫《我願以身許國》等在各地巡演;烏蘭牧騎開展演出2600余場次,覆蓋1800個嘎查村(社區),宣傳黨的政策與聲音。

  通過傳播推廣各民族共用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文化形象,“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思想和“四個與共”理念在內蒙古各族人民心中深深紮根。

  2021年,內蒙古繼續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國家統編教材“應推盡推”,國家通用語言保育教育實現幼兒園全覆蓋,城市語言文字規範化評估工作總體完成。

  寒假,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學校初二學生孫心語閱讀了《紅星照耀中國》等課外書籍。“學習國家統編教材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來,我的閱讀能力、表達與寫作能力等都大有進步,我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祖國豐富燦爛的文化。”孫心語說。

  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 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新春音樂會上,賽罕區興康社區合唱團受邀參加演出,他們的歌聲鏗鏘有力、盪氣迴腸。

  “我們合唱團70多位成員中有漢族、蒙古族、回族、達斡爾族、朝鮮族等,大家就像一家人,互相關心、互幫互助。”合唱團團長陳福林說,合唱團的故事就像是內蒙古民族團結的縮影,各族群眾一家親,共同唱響新時代民族團結的讚歌。

  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曾強調,社區是各族群眾共同的家,民族團結一家親。要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社區,把社區打造成為各族群眾守望相助的大家庭,積極創造各族群眾安居樂業的良好社區環境。

  內蒙古印發《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社區工作方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著力構建相互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元宵佳節,烏蘭浩特市吉慶社區開展“石榴籽同心築夢”活動,社區各族群眾歡聚一堂,學習黨的民族政策、觀看文藝演出、品嘗美味湯圓。

  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清泉街社區團結帶領轄區內各族群眾,成立了黨員服務隊、退役軍人志願者服務隊等多支志願服務隊,在社區開展各類志願服務,為民族團結貢獻力量。

  全區各地長期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交流活動,通過舉辦社區百家宴、鄰里節及組建社區文藝隊伍、志願服務隊伍等形式,引導各族群眾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鄰居,推進各民族更深層次交往交流交融。

  近年來,內蒙古持續加強和改進城市民族工作,讓少數民族群眾更好地融入城市。

  包頭市與周邊盟市簽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跨區域聯動協作協議》,形成聯動機制,提升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水準。

  通遼市構建起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城市民族工作格局,在職業技能培訓、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等方面提供必要幫助,確保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能融入”。

  全區各地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連隊、進宗教活動場所、進網路,著力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走在前、作表率。

  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增強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1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教育條例》開始施行,《內蒙古自治區民族教育條例》《內蒙古自治區蒙古語言文字工作條例》等6件涉民族工作地方性法規同步廢止;2021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正式施行,為在新時代繼續保持“模範自治區”的崇高榮譽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近年來,內蒙古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依法治理民族事務,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謀劃推進民族工作,在法律範圍內、法治軌道上處理有關問題,定期檢查民族政策落實情況,維護民族團結和各民族群眾合法權益。

  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成立了少數民族法律服務工作站,開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讓各族群眾在每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人民檢察院熟練掌握4種語言的檢察官深入牧區,零距離傾聽牧民心聲,為各族群眾提供堅實法律保障。

  全區各地通過開展民族政策宣傳月、民族法治宣傳周等相關活動,引導各族群眾自覺按法律辦事,依法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不斷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

  發展是促進民族團結的金鑰匙。內蒙古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不斷夯實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物質基礎。

  2021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元、增長6.3%。消除4.7萬名監測對象返貧致貧風險,建成農村牧區公路4704公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近年來,內蒙古深入開展固邊興邊富民行動,實施了一批以路、電、水等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批以脫貧攻堅、環境整治等為主的民生項目,一批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項目,邊境地區經濟社會得到長足發展。

  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阿拉善左旗烏力吉蘇木溫都爾毛道嘎查牧民巴雅斯胡楞一直在邊境線上放牧戍邊。從住蒙古包到住上磚瓦房,從騎駱駝到開汽車,從缺醫少藥到醫療有保障,巴雅斯胡楞切身感受到了固邊興邊富民行動帶來的巨大變化。

  多年來,內蒙古多謀長久之策、多行固本之舉,各族群眾空間上的接觸、經濟上的聯繫、文化上的認同、情感上的交融更加密切,攜手奮進交出一張亮眼的答卷。

  截至目前,全區69個地區和單位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示範單位,215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234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成為各族群眾的榜樣。

  內蒙古2400萬各族人民將繼續守望相助、團結奮進,持續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大局,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讓“模範自治區”的榮譽永放光彩。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