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紫金e評:做“種樹者”,讓美麗中國“更多嬌”
春天植樹,是很多人的習慣。春天植樹,也是一個國家的擔當。
人人動手,義務植樹。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植樹造林從此成為每個人的光榮義務。從1982年至2021年12月,全國參加義務植樹的適齡公民累計達175億人次,累計植樹781億株。按14億人口折算,平均每人植樹55棵。近20年來,國土新增植被覆蓋面積約佔全球新增總量的25%,位居世界首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佈局,還被相繼寫進了黨章和憲法。習近平總書記年年帶頭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為北京生態環保貢獻力量。各地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廣大人民群眾也通過植樹造林、林木綠地認建認養等方式,履行植樹義務,增加森林面積,提高森林品質,守護祖國的綠水青山,共建綠色美麗家園。春風又綠江南岸。植樹造林,成為深入人心的新風尚。
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山川林木蔥郁,大地遍染綠色,天空湛藍如畫,河湖魚翔淺底,草原牧歌歡唱……這是美麗中國的生動畫卷,也是綠色發展的根本要求。從塞罕壩林場,到線上“雲植樹”項目,從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到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從“就林說林、就草說草”,到宜林則林、宜水則水、宜農則農、宜田則田,中國一直在努力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探索綠色範本。
“造林綠化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事業”,“要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代接著一代幹。”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談到生態文明建設時表示,要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制定《“十四五”鄉村綠化美化行動方案》,編制《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報告》,開展國土綠化試點示範項目建設,開展古樹名木搶救復壯試點……現在,融入整個生態系統建設的植樹造林,在中國又有了更高層次的探索。
植樹造林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植樹,是“做到四季常綠、季季有花”的開始;是“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行動。在植樹中,大傢夥明白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植樹樹成林”的道理,認識到如果沒有樹木和森林,地球和人類將會是多麼不可想像。當前,中國森林無論是數量還是品質都遠遠不夠,缺林少綠依然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是“乘涼者”,但更要做“種樹者”,要見縫插綠,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春回大地,草長鶯飛,正是植樹造林的大好時節。讓我們每個人用自己的雙手種下一片新綠,讓中國更美麗、江山更多嬌。(尹貴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