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紫金e評:培育好“一粒粟”,擦亮農業“晶片”金字招牌

2022-04-12 20:44:00
來源:新江蘇·中國江蘇網
字號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種子安全,須臾不忘。

  4月1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調研時強調,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

  俗話說:“種地選好種,一壟頂兩壟。”小小種子,有多重要?數據顯示:優良種子可以貢獻糧食增產量的45%—50%。種子是農業的“晶片”。端穩中國飯碗,實現農業自立自強,種子是根本、是基礎。好種子對於大國糧倉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育好種子,需要科技的賦能,遍佈在各地的種子實驗室被賦予厚望。去年5月成立的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是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的重要組成。天涯海角育“良種”。海南作為我國的育種聖地,超過2萬個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南繁加代、繁育,走向全國、進入廣袤田野。這樣的育種“強氣場”,希冀更多更廣。

  一粒好種子,牽動著億萬農民的心,是忙碌一年贏得好收成的心之所繫。也正因此,在每年的農資保供行動中,種子品質保障是重要一環。各地嚴把品質關,把優良品種投入市場,把優質種源送到田間地頭。然而,再多的把關,再多的現代農機農具、“金戈鐵馬”,沒有良種難以實現農業現代化。在我國,很多種子大量依賴國外進口的基本現狀還沒有改變。破解種源“難題”,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首要“考題”。

  田埂上的叮囑,尤須牢記。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指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實現種子自立自強,是全國上下的共同心願。從“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進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統籌部署,到國家層面推出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係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全國上下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讓我國糧食逐年豐收更有基礎,更有自信和底氣。

  能否“秋收萬顆子”,關鍵要看“春種一粒粟”。培育好“一粒粟”,根本出路在科技。廣大紮根科研一線的科技工作者被委以重任。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攥緊中國種子,廣大科技工作者需要馳而不息,弘揚袁隆平等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劍,久久為功,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優良種子育滿神州大地。

  海南既是“種業矽谷”,又是“育種天堂”,所育新品種佔到全國的70%以上。習近平總書記赴海南考察第一天,再談種子“這件大事”,心之所繫就是種子科技創新。總書記反覆提及的背後,深蘊著全局層面的重大考量。十幾億人口要吃飯,這是我國最大的國情。培育好一粒種子,是國家所需、人民所盼。廣大科學家、技術員要深耕土地,培育良種,擦亮農業“晶片”金字招牌,在廣袤的基層大地上用科技智慧寫出更精彩的論文來,用創新“畫筆”描摹出多姿多彩的現代化農業畫卷來。(周軍)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