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英媒體人:西方鼓動中國“躺平”,是想讓中國“明明做對了,卻得不到任何讚譽”

2022-04-13 22:57: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中英文版報道組】“同中國相比,英國政府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英國媒體人湯姆·福迪12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奧密克戎的確比此前的其他新冠病毒變種致命性更低,但英國政府的“躺平式”抗疫方式仍然造成了巨大的生命損失。他同時表示,足夠的證據已顯示出,在過去兩年多種,中國的抗疫政策比西方的“躺平”政策對社會經濟發展更有利。

  今年2月,英國首相約翰遜宣佈了“與新冠共存”的計劃,並表示自4月1日起取消與新冠疫情相關的限制措施和免費大規模檢測。如今,英國“躺平”已過近兩個月,但消極的抗疫措施不僅沒讓英國經濟恢復,反而給了病毒更多“可乘之機”。彭博社援引最新研究數據稱,3月英國新冠病毒的感染水準較2月翻了一倍多,目前整個英國共有2萬多名新冠患者佔用醫院病床,為醫療系統帶來沉重壓力。與此同時,英國的醫療、教育、服務業也未能像很多人想像的一樣“順利復蘇”。

  福迪把英國應對疫情的政策稱之為“民粹主義政策”。在他看來,英國政府之所以作出這一決定,不是出於對民眾健康的關注,而是出於對個人主義和經濟至上的偏好。

  “英國的抗疫政策說是‘與病毒共存’,但實際上就是簡單化地假裝疫情不存在”,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英國始終沒有建立起一個符合公眾利益的、連貫的抗疫策略。“於是,當政府宣佈‘自由’時,民眾卻在不斷死去。”

  這名英國媒體人認為,相比而言中國的抗疫策略在過去兩年多中“在整體上是成功的”。他表示,中國採取的是一種“先發制人”的策略,比如全民檢測,它幾乎消滅了病毒。已有足夠多的客觀證據顯示,中國的抗疫政策對經濟更有利,它使得中國保持了增長和穩定,而不必像西方經濟體那樣不得不採取數萬億美元的刺激措施或債務,也使中國的貿易安然度過難關,保持了繁榮。西方期待供應鏈轉移到其他地方的“願望”並沒有實現。

  然而,作為抗疫“優等生”之一的中國,卻一直是西方輿論中受到攻擊最多的那一個。近日來,更有輿論炒作“奧密克戎只是一場大號流感”,中國應改變“動態清零”策略。

  對於這種論調,福迪認為,從疫情暴發的第一天起,西方就在利用幾乎每一個可能的議題來攻擊中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完全被“武器化”了,被用來嘗試破壞中國的政治信譽體系。

  “中國抗疫成功的事實要麼被忽視,要麼被冷嘲熱諷。每一次抗疫行動出現的一些問題也都會被大肆炒作利用,被宣傳成為所謂‘中國殘暴政治’的例證,卻忽略了這些抗疫政策是為了保護公眾健康。”這名英國媒體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雖然我也認為中國的抗疫政策可以考慮更加靈活一些,以適應最新情況,但西方在這個議題背後的政治操弄不應被忽略。”

  在福迪看來,西方政客和媒體正在從意識形態鬥爭和世界領導權爭奪的角度來解讀新冠肺炎疫情。他們把批評中國的抗疫方式當作一種詆毀中國政治模式的手段,推動相關宣傳,在疫情的每個階段都攻擊中國,從所謂的“掩蓋真相”“實驗室泄漏”論,再到攻擊中國疫苗,都是如此。“他們想要的就是,中國明明做了正確的事情,卻得不到任何讚譽”。

[責任編輯:陳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