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手”“搬運工”該住手了——短視頻侵權現象透視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 題:“剪刀手”“搬運工”該住手了——短視頻侵權現象透視
新華社記者邰思聰、吳文詡
未經許可將他人電影、電視劇等作品“切條”成短視頻使用或傳播;擅自上傳使用他人歌曲錄製的短視頻並傳播……近年來,隨著網路短視頻爆髮式增長,“剪刀手”“搬運工”未經許可,擅自搬運、剪輯、傳播,短視頻侵權行為頻發。4月26日是世界智慧財產權日,有關部門將持續加大短視頻侵權打擊力度,斬斷侵權“黑手”。
“拿來主義”盛行 短視頻侵權案件數量逐年增多
日前,某視頻App註冊用戶“80後挖劇君”將影視劇《奶奶再愛我一次》,通過其賬號傳播該影視劇片段122段,多數為10分鐘以內的短視頻。上述視頻已包含該影視劇的主要劇情及內容,被該劇資訊網路傳播權的專有使用權人告上法庭。法院判決,“80後挖劇君”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經濟損失37000元。
上述案件中,將他人電影、電視劇作品剪輯成多段短視頻使用且涵蓋主要內容,是短視頻製作與傳播中常見的“切條”行為。如無免責事由,未經許可將長視頻剪輯成短視頻使用或傳播,是一種典型的侵權行為。
據統計,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9.34億。隨著短視頻行業用戶和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短視頻用戶將影視劇、綜藝節目、體育賽事等進行任意剪輯、切條、搬運等行為頻發,引發了一系列侵權問題和糾紛。
《2020中國網路短視頻版權監測報告》顯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12426版權監測中心對原創短視頻、國家版權局重點作品版權保護預警名單作品及重點影視綜作品的片段進行監測,累計監測到3009.52萬條疑似侵權短視頻,涉及點擊量高達2.72萬億次。
同時,涉短視頻著作權案件收案數量逐年增加、增幅明顯。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副院長姜穎介紹,北京網際網路法院2019年至2021年共受理涉短視頻著作權糾紛案件分別為540件、729件、1284件。
矛盾衝突不斷涌現 短視頻侵權為何頻發
2021年12月,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佈《網路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2021)》。其中規定,短視頻節目不得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路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
“短視頻短小精悍、內容多元,創作門檻低、傳播速度快,短視頻行業成為我國數字版權及網路文創產業新的增長點。”姜穎表示,但短視頻行業迅速發展也引發了新的矛盾和衝突。
據介紹,在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近年來審理的短視頻侵權案件中,被訴侵權行為仍以複製型侵權為主,共2633件,包括切條長視頻、搬運短視頻、添加背景音樂等。同時,新類型創作和傳播行為引發的訴訟也不斷涌現,如剪輯長視頻畫面配以文字內容製作解說類短視頻,模倣他人短視頻拍攝主題、內容及方式製作相似短視頻等。
直接侵權主體分散且隱蔽,權利人傾向於起訴短視頻平臺。姜穎表示,短視頻傳播速度快、範圍廣,且易被反覆搬運,導致短視頻侵權主體過於分散和隱蔽,權利人難以確定直接侵權人。同時,短視頻的傳播和侵權行為多發生於短視頻平臺,對於短視頻平臺內的侵權行為,權利人更傾向於將短視頻平臺作為起訴對象,主張短視頻平臺對侵權內容承擔連帶責任。
短視頻創作者著作權意識不足。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韓冬平表示,部分短視頻製作者的著作權意識不強,利用他人已有作品製作短視頻時,往往不會事先徵得著作權人的許可,從而導致切條、搬運等侵權行為頻發。
遏制侵權行為 用好監管利劍
受訪專家表示,短視頻的侵權行為,不僅侵害了原創作者的合法權益,還破壞了觀眾對於劇集內容的觀賞感與期待感,極大影響用戶體驗。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提出,構建響應及時、保護合理的新興領域和特定領域智慧財產權規則體系。建立健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智慧財產權保護規則。探索完善網際網路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
北京京坤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小樂指出,著作權法規定了12種“合理使用”情形,包括為了介紹評論某一作品而適當引用,但不少影視搬運號經常以“合理使用”為名,行牟利之實。這需要短視頻平臺進一步加強監管,及時下架侵權視頻,保護好創作者的智慧財產權。
“對於持續、反覆侵權的用戶,平臺應採取限權、封號等措施,有效避免重復侵權行為的發生。”韓冬平表示。
武漢大學法學院講師李國慶說,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短視頻製作者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宣介,提高創作者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當自己的短視頻作品被他人複製或改編侵權時,創作者可通知平臺要求其停止提供播放侵權作品。若平臺不制止此類行為,應負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