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依法治理網路亂象,凈化網路生態

2022-05-10 09:1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依法治理網路亂象,凈化網路生態(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更不能成為有害資訊滋生、傳播的土壤。近年來,許多國家持續出臺網路安全法案,加大了依法治理網路亂象的力度,強化網路平臺的日常監管,重點整治網路暴力、散播謠言、侵犯個人隱私等問題,努力凈化網路生態。

  德國——

  打擊網路仇恨言論和虛假新聞

  疫情防控期間,德國網路平臺上出現了大量針對社交限制措施的不同聲音,其中不乏相互攻擊與辱罵的仇恨言論。根據數據門戶網站Statista的統計,2020年德國警方記錄在案的各類網路仇恨言論投訴有約5840起,比2019年增加了1600多起。僅首都柏林一個城市,2020年前11個月收到的網路仇恨言論投訴數量就同比增加了45%。

  德國治理網路亂象力度持續加大。今年2月1日起,德國實施了更加嚴格的法律規定,要求用戶數量超過200萬的網路社交媒體,不僅要及時刪除相關網路暴力內容,還必須將相關內容及發佈用戶的IP地址在聯邦刑事警察局進行註冊,這些帖子也會被定向提交至新成立的網路刑事犯罪內容中央報告辦公室,專業人員將對相關報告進行處理。

  從3月22日開始,德國聯邦刑事警察持續開展全國性行動,對網路平臺出現的仇恨言論和不實資訊進行突擊性調查。德國聯邦刑事警察局局長霍爾格·明希表示,任何人通過網路平臺發表相關言論時,一旦出現造謠、誹謗和威脅等不實、不良內容,其言論自由權就會受到限制,並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德國打擊網路仇恨言論和虛假新聞的法律名為《網路執行法》,于2017年10月生效,並幾經修正。根據法律規定,在德國擁有200萬以上用戶的社交媒體必須建立一個透明機制,對有關違法內容的投訴進行處理;這些社交媒體還必須遵守報告和記錄的義務。在收到投訴後,相關社交媒體必須在24小時內刪除“明顯違法”內容;如果內容的違法性並非特別明顯,社交媒體平臺有7天的調查時間來決定是否刪除。相關違法內容需在社交媒體後臺存儲至少10周,以作為證據。網路平臺也有義務向執法部門彙報包含相關不良資訊的言論,以便有關部門在潛在攻擊者轉向現實暴力之前對仇恨言論進行阻止。如有違規,相關社交媒體企業將面臨最高達5000萬歐元的罰款。

  德國政府明確指出,網路仇恨言論等有害資訊會對公民的言論自由引發“寒蟬效應”,並通過恐嚇其目標對象,讓其無法自由表達觀點,或帶有恐懼地參與社會活動,對民主制度造成危害。

  韓國——

  嚴懲惡意留言和散播謠言等行為

  韓國一直面臨嚴重的網路暴力問題。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韓國青少年深受網暴侵害。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近期針對1.6萬餘名青少年和成人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2021年有約29.2%的青少年和15.7%的成年人遭受過網暴行為。韓國演藝圈也頻繁曝出藝人因不堪網暴而自殺的事件。

  韓國演藝經紀協會表示,網上的語言暴力給相關人員帶來了精神上的痛苦和傷害,這已成為一大社會問題。對於惡意留言,演藝經紀協會將委託調查機構進行調查並採取法律措施。

  自2020年3月起,韓國最大門戶網站Naver公開了用戶在該網站新聞下的所有歷史評論,以遏制網民肆意發表惡意評論的現象。除了主動刪除的評論外,用戶過去所有的評論內容、評論數量以及獲讚數量都將被公開。在此之前,該網站用戶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向他人公開自己的評論記錄。

  目前,韓國法律明確了針對網暴和散播謠言等不法行為的處罰規定。韓國《電子通信基本法》規定,任何人利用電子設備散播謠言而危害到公共利益,將被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罰款最高可達5000萬韓元(1美元約合1277韓元)。根據《資訊通信網法》,任何人在網上造謠或發佈不良資訊造成他人名譽受損,將被處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10年以下執業資格暫停或5000萬韓元以下罰金。

  為進一步保護個人隱私和權益,韓國實施的《個人資訊保護法》禁止有關機構在未經本人同意的情況下收集與使用個人資訊,並禁止把個人資訊提供給其他機構。如果未經本人同意將個人資訊提供給其他機構或將個人隱私公之於眾,最高可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00萬韓元以下罰金。

  韓國社會相關機構還通過設立預防網路暴力教育網站、開展研討會和線上線下活動、街頭宣傳等多種方式進行預防網路暴力宣傳。目前,韓國有5個城市設立了網路倫理體驗館,通過遊戲和體驗等方式指導用戶如何正確使用網路,維護健康的網路空間。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還開設了網路受害救濟網站,通過該網站對各類在網路上遭受權利侵害的用戶進行名譽損害糾紛調解、審議網路侵權資訊並提供相關諮詢。

  墨西哥——

  通過立法整治網路暴力問題

  近年來,網路暴力、網路欺詐、網路謠言等案件在墨西哥增多。據不完全統計,在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間報告的7000多起網路暴力等案件當中,有65%針對女性。女性在網路平臺上遭受網暴和不實資訊侵犯的比例增大,不少人也因此遭受心理困擾或自殺。

  奧林匹亞·梅洛是遭受網暴的受害者之一。18歲時,前男友在網路社交媒體平臺發佈了其不雅視頻,她也頻繁遭受網路言語攻擊。但10多年來,她始終無法將不法分子告上法庭,因為此前在墨西哥,網路暴力並不被認為是一種犯罪。奧林匹亞·梅洛沒有放棄,牽頭起草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奧林匹亞法案,積極動員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動將網路暴力列為犯罪。去年,《奧林匹亞法》獲得墨西哥國會通過。墨西哥參議員莫麗娜表示,《奧林匹亞法》是立法機構和政府部門共同推動的結果,也離不開普通公民的不懈努力。

  《奧林匹亞法》旨在識別網路暴力並懲罰通過網路數字手段侵犯個人隱私的犯罪。該法律進一步明確了“網路暴力”的覆蓋範圍,即任何在網路平臺上涉嫌以任何技術手段散播不實、不良資訊,包括騷擾、威脅、侵犯個人資訊等行為,都將面臨法律制裁。違反相關法律的人將被處以3—6年的監禁,並支付損害賠償金。

  根據法律,遭受網暴的受害者可以向國家安全委員會網路警察打電話或訪問其門戶網站和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開放的社交網路進行舉報;或者是聯繫墨西哥各州的安全部長、打電話向控制預防和調查部門報告、聯繫各大城市的網路警察等進行自我保護。

  當前,墨西哥針對網路暴力的舉報比例仍很低。根據墨國家統計和地理研究所的數據,墨西哥國內有940萬女性曾不同程度地遭受過網路暴力,但只有8.6%的相關行為被當事人揭發並向當局報告。墨西哥城網路資訊專員博尼拉表示,政府正努力推動各大網路平臺和運營公司投入更多員工,負責調查相關網路暴力和謠言的投訴,並確保儘快刪除仇恨言論等不良、不實資訊。“民眾都應該收到一個明確的信號,即墨西哥政府正在認真對待網路暴力問題,並持續採取嚴厲措施努力根除它。”

  (本報柏林、首爾、墨西哥城5月9日電)

  本報記者 張慧中 馬 菲 彭 敏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