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是“五個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實現現代化是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負的重要歷史任務。黨帶領全體中國人民,歷經革命、建設、改革的艱辛探索和不懈奮鬥,終於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現代化奇跡,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進而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世界現代化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人類文明是由“五個文明”共同構成的有機體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類社會是一個由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等基本要素構成的具有複雜結構的有機整體,其中各個因素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推動著整個社會有機體的運動、變化和發展。具體而言,人類社會是一個由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多種要素組成的嚴密有機整體。而人類社會文明,就是人類認識與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進步狀態和積極成果,具體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等五個文明。其中,物質文明是指經濟領域發展進步的狀態和成果,是人類改造客觀物質世界的進步狀態和積極的物質成果,它由生產方式文明和生活方式文明組成;精神文明是人類認識和改造主觀精神世界的進步狀態和積極成果,是指文化領域發展進步的狀態和成果,它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政治文明是指政治領域的進步狀態和成果,是人類改造政治社會的進步狀態和積極成果,包括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為文明等;社會文明是指社會領域的進步狀態和成果,是人類認識社會和改造社會的進步狀態和積極成果,包括社會生活文明、社會關係文明、社會意識文明、社會環境文明和社會管理文明等;生態文明是人類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和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的進步狀態和積極成果,它既包括人類在發展物質文明過程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實踐成果,又表現為人與自然和諧程度的提高和人們生態觀念的增強。
在人類文明演進過程中,“五個文明”相輔相成、辯證統一,既相對獨立、相互區別,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相互轉化。其中,物質文明是基礎,為其他文明的發展提供必備的物質條件;政治文明是保證,為其他文明建設提供政治保證、制度支援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是靈魂,為其他文明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社會文明是條件,為其他文明的發展提供社會秩序基礎和社會發展保障和社會組織支援;生態文明是前提,為其他文明發展提供生態基礎、環境條件和豐富資源。由這五個文明形成的內在張力和矛盾運動,推動著人類社會整體文明的進步。如果某個文明要素發展滯後,就會對其他文明要素產生制約,造成有機體的運作紊亂,影響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社會全面生產是社會各個要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種系統整體性生產,社會全面生產必然要求“五個文明”的整體性協調發展。資本主義社會之前的社會,社會文明程度之所以不高,是因為受社會生產力落後的限制,物質文明的低下嚴重制約了其他文明的進步。而在資本主義社會,由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有著無法克服的對抗性矛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形成了尖銳對立,資本主義社會有機體由於自身無法克服的固有矛盾,終會因經濟危機、政治危機、文化危機、社會危機與生態危機等多重伴生的危機而走向滅亡。社會主義之所以會替代資本主義,是因為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的社會,能夠協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係,能夠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
“五個文明”協調推進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鮮明特徵
縱向考察世界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橫向對比世界各國現代化的發展水準,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式現代化既具有世界現代化的普遍性特徵,又具有十分鮮明的中國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建設的現代化必須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的方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表明,“五個文明”協調推進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探索社會全面發展的現代化道路。1940年1月,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明確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多年以來,不但為中國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而奮鬥,而且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鬥;一切這些的目的,在於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在這個新社會和新國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經濟,而且有新文化。”新中國成立後,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黨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佈局,從提出實現物質文明的“四個現代化”,到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個文明一起抓,再到協調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建設,從抓社會的全面發展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黨始終把現代化看作是全面發展的現代化,逐步形成了“五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思想,並以此為指導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體制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五個文明”協調推進的總體佈局。“五個文明”協調推進的現代化佈局的形成,表明中國共產黨人對人類社會現代化規律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對建設什麼樣的現代化強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有了更加明確的思路。
經過新中國成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10年的發展,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物質文明發展、以政治建設為保障推動政治文明發展、以精神文化建設為內在靈魂推動精神文明發展、以社會建設為必備條件推動社會文明發展、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堅實基石推動生態文明發展,實現了由經濟發展到統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形成了經濟富強、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公平、生態良好的發展格局,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為人類走向現代化提供了中國方案。
“五個文明”協調推進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途徑
黨的十九大擘畫了第二個百年的宏偉藍圖,提出“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要在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持續不斷推進“五個文明”協調發展,實現“五個文明”全面提升。
在物質文明建設方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用成為根本目的的高品質發展,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生產力不斷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確保全體人民在經濟建設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在政治文明建設方面,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促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發展,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促進民主制度更加健全、民主形式更加豐富、民主渠道更加寬廣,使人民的主體性能夠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使各方面制度和國家治理更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
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在社會建設方面,堅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社會建設,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通過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高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促進社會更加和諧有序。
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等各個領域,更加自覺地推進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在“五個文明”協調統籌方面,必須始終堅持黨對現代化建設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直面社會主要矛盾,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佈局、整體性推進,把“五個文明”建設統一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實踐中,體現在我國發展的方針政策、戰略戰術、政策舉措、工作部署中,避免出現以犧牲某種或某幾種文明而換取其他文明發展的畸形發展,確保整體推進、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