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唱響引領風尚的“青春讚歌”

2022-05-27 19:47:00
來源:新華報業網
字號

  翻開中國近代史,青春力量一再改變著中國的面貌。1919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的五四運動,激發了全民族的偉大覺醒;1921年,一群平均年齡28歲的青年建立了中國共產黨,掀開了中國歷史的嶄新一頁;1922年,在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翻開了中國青年運動新的歷史篇章……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青年是引風氣之先的社會力量。一個民族的文明素養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準和精神風貌上。”

  全社會對“後浪”的青眼相待,源自五四運動時期的“青春覺醒”。在那個令人窒息、滿懷悲憤的年代,青年們靠著愛國赤誠與滿腔熱血,為悶濁的舊社會吹入了變革的新風,贏得各界由衷的讚美——“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五四運動後期,青年學生進工廠去鄉村,深入工農群眾,動員百姓,宣講新知,有力促進了全民的覺悟和積極參與。當時,在北京講學的美國哲學家杜威給女兒寫信道:“想想我們國內14歲以上的孩子,有誰思考國家的命運?而中國學生負起一個清除式的政治改革運動的領導責任,並且使得商人和各界感到慚愧而加入他們的運動。這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

  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青年在現代化建設各條戰線上勇立潮頭,展現出敢闖敢幹、引領風尚的精神風貌,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先鋒”,誕生了一位又一位的“旗手”。“大白”的面罩下,是青春洋溢的面龐;“只此青綠”的舞蹈背後,是青年堅定的文化自信。從“生命為使命而歌”到“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變的是一個個可親可敬的名字,不變的是一顆顆拳拳報國的赤子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把青春獻給祖國”“請黨放心、強國有我”……不同時期的青春誓言,生動表明中國青年代代傳承著心繫“國家事”、肩扛“國家責”的光榮傳統,不斷為崇尚奮鬥、熱愛祖國的社會風尚注入磅薄的青春力量。

  青年正在用責任與擔當,譜寫青春的“詩和遠方”。青年們在文化自信、崇尚學習、行業建功、志願服務四大領域,成長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意見群體,鼓舞帶動著更多人投身其中。崑曲、評彈走出江蘇邁向世界,成為青年共同喜愛的文化符號;唐裝、漢服廣受青年喜愛,帶動“國潮”火爆盛行。青年自覺傳承中華文化的意識經網際網路放大,不僅弘揚了正能量、展示了新風尚,更推動全社會形成濃厚的文化自信氛圍。閒暇時間多用於看書,擇偶最看重道德品質,熱衷於社會公益活動,近四成青年已創業或想創業……新近出爐的一組大數據,讓人們領略到青年的風采,這樣的青年一代,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的期待。

  當下,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青年們要把世界塑造成理想中的模樣,需要回答的命題還有很多。怎麼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體現家國情懷?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引領風尚,說到底還要靠青春奮鬥來實現。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生逢盛世也意味著重任在肩。廣大青年要以青春之志努力學習,以青春之勇奮力奔跑,順應社會發展潮流,以青年的真善美匯聚形成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