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探訪世界自然遺產黃(渤)海候鳥棲息地
央視網消息:2019年7月,在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功申遺後,這裡的保護情況怎麼樣?一起去看看。
江蘇鹽城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球最大的麋鹿保護區,全域都在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範圍內。由於保護得當,截至目前,這裡的麋鹿種群數量突破了6200頭。
除了麋鹿種群數量實現增長,不久前,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沿海灘塗上還首次發現了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嘴鷗的繁衍地。看到有人靠近,黑嘴鷗不停地在空中盤旋。工作人員說,這是黑嘴鷗的一種警戒行為,有時還會攻擊靠近巢穴的人或動物。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野外巡護員 嚴睿:我們例行巡查時發現有黑嘴鷗在這裡產卵,並用相機記錄下來,隨後組織人員實地觀察記錄,發現了50多枚卵。
作為候鳥遷徙帶上的重要停歇點,每年春夏兩季都有像黑嘴鷗這樣的大量珍稀候鳥,飛到鹽城黃海濕地棲息繁衍。為了更好地提升濕地生態環境品質,保護區從2013年開始,實施麋鹿棲息地濕地生境恢復與保護工程、科研監測與救護能力建設工程、植樹造林工程。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劉彬:這一片原來是一些人工養殖的魚塘,經過“退漁還濕”後成為濕地,成為許多珍稀鳥類的新家
經過多年保護,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已擁有植物種類600多種、鳥類400多種,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麋鹿野生種群和最完整的麋鹿基因庫,成為珍稀野生動物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