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奠定紮實基礎

2022-06-13 14:09: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必須從統籌“兩個大局”的高度,充分挖掘鄉村振興在穩定經濟增長、推動高品質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方面的巨大潛力。

  準確把握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意義

  鄉村振興為推動高品質發展帶來新契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快速推動工業化和城市化,不斷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釋放改革紅利,為創造“兩大奇跡”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城市發展的日新月異相比,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相對滯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支撐城鄉融合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我國經濟增長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新契機。

  鄉村振興為平抑宏觀經濟波動帶來新機遇。在鄉村振興過程中,農業農村現代化水準的提高將創造高品質的就業創業機會、吸引鄉村人才回流,對穩定就業和保障收入發揮積極作用。鄉村振興將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升級,改變農業生產和貿易的時空格局,全面提升農產品生產和供給能力,對保障農產品供給安全、穩定農產品價格和預防通貨膨脹具有重要意義。

  鄉村振興為推進污染治理與實現“雙碳”目標開闢新空間。農村地區自然資源稟賦豐富,是提升生態產品供給和碳匯能力的重要支撐。鄉村振興激勵生態資源豐富的地區有效發揮綠色優勢,以生態振興聯動五大振興,探索建立激勵相容的生態產品供給和價值實現機制,加速自然資源資本化,是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和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鄉村振興為促進公平與效率提供新路徑。我國已進入高度合作型社會,通過技能培訓等方式提升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將有效提高全社會的合作效率。同時,鄉村振興將提升農村教育的品質和公平性,長期來看有助於解決貧困的代際傳遞難題,同時為經濟發展積蓄人力資本。

  鄉村振興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新保障。鄉村振興更加強調在發展過程中提升農村資源可得性和農民人力資本積累水準、全面建設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農村居民增收能力、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夯實共同富裕的基礎,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有效手段。

  針對鄉村產業和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自然資源、人力資本等要素的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均有待進一步提升的現狀,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應重點聚焦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充分挖掘農村地區自然資源優勢、加速人力資本積累三個維度。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業實現高品質發展

  從提升供給品質看,隨著我國農村基礎設施特別是生產性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農村承接產業梯度轉移的能力日益增強,這不僅對推動農業農村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創新、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也對優化我國產業區域佈局、暢通城鄉區域經濟迴圈具有積極帶動作用。從有效擴大內需看,鄉村振興可以進一步發揮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不斷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準和增收能力,釋放農村巨大潛在需求,推動農村消費市場擴容提質。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是要下大力氣建設“新型農業基礎設施”,改變農民“靠天吃飯”的傳統模式,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升級。在實踐中,要強化以下基礎環節:一是持續規範高標準農業生產過程,加快建設溫室、大棚等標準化設施,提升農作物自然風險防禦能力;二是根據地域特徵和產品特性,加強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運輸和物流設施建設,延長銷售時間或錯季銷售,實現產品保值增值;三是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建強物流設施和數字基礎設施,充分利用電商平臺、網路直播等新型行銷方式,推動高品質農產品與市場需求有效匹配;四是推進供應鏈創新應用,開展農商互聯農產品供應鏈建設,與重要地區或全國性物流中心建立有序穩定聯繫;五是建立和推廣農產品標準化體系、產品品質認證標準體系,打造農產品品牌,對標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商超農產品標準,爭取國際通行的農產品認證,增強產品的全球競爭力。

  挖掘自然資源優勢,推動農村實現綠色發展

  我國鄉村擁有廣袤的土地、林地等自然資源,鄉村地區豐富的綠色生態資源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可供深入挖掘的後發優勢。

  挖掘農村地區自然資源優勢,首先需要積極推動資本和新技術下鄉。一方面,支援和鼓勵資本下鄉,提高農村生產要素利用率;另一方面,積極推動新技術和新產品向農村擴散和應用,包括農業機械化、自動化技術的繼續提高,以及新型農業綠色技術、數字技術在農業和農村中的廣泛應用,提高農村生產要素生產率,從而推動農村生產方式和農民生活方式轉型,通過能源供給清潔化和產業發展綠色化,實現經濟增長、農民增收與碳減排協同發展,開闢農村地區綠色發展的有效路徑。

  其次,不斷提高生態資本“變現”能力。在加速工業化時期,自然環境曾經是制約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造成所謂守著金山銀山沒飯吃的“綠色貧困”現象。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對綠色環境、生態產品的需求持續增加,綠色資源的經濟社會價值不斷增長。要激活沉睡的自然資源,克服“綠水青山無價”的難題,創新綠色金融服務路徑,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可量化、能變現的綠色發展新路,真正把綠水青山有效轉化為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

  最後,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實施綠色生產項目,推動農業與旅遊、教育、體育、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自然+生產+休閒+康養的綜合體;向農村地區投入更多的資源要素和公共服務,加強消防供水、消防設施和器材、小型停車場的配套建設,完善水力、電力、通訊及網路設施,提高綠色生態環境中的現代宜居水準;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問題的治理;嚴守生態環境“紅線”,對旅遊生態資源進行科學規劃、合理開發。

  加速人力資本積累,提升農民內生發展能力

  研究發現,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各國經濟增長差異主要來自人力資本積累差異以及人力資本比較優勢差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著力加速鄉村人力資本積累。加強鄉村人力資本積累,既著眼長遠,又把握好當下。從長遠看,在鄉村振興全局中,要更加注重提升農村教育品質和資源均衡,著力阻斷脫貧後可能返貧的代際傳遞問題,為鄉村振興人力資本蓄積提供源頭活水,不斷提升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和農村居民增收能力,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夯實共同富裕基礎。把握好當下,應重點從三個方面著力:

  一是在鄉村振興過程中,農業農村現代化水準的提高將創造更多高品質就業創業機會,要通過完善激勵政策,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吸引更多鄉村人才回流,造就一大批家庭農業經營、農村合作社和龍頭骨幹企業的“農二代”接班人,促進鄉村青年由身份標識向職業認同轉變。

  二是在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要注重培養能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農村實用型人才帶頭人,在農業實踐中壯大新一代鄉村企業家隊伍、電商人才隊伍、鄉村工匠隊伍,使農村人力資本在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的結合中重塑鄉村發展新動能。

  三是在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要推動農民從務農向農業工人和鄉土科學家轉變。通過勞動技能和知識培訓,引導農民從傳統的農民、農民工向現代農業工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身份轉換;通過先進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業機械設備使用培訓、技術服務培訓,促進農民提高自身科技知識、管理經驗、技術技能等綜合素質,成為有效掌握農業新科技、新機械、新農藝的現代農民;通過加大基層科研專項財政投入力度,激發廣大青年農業科技工作者創新活力,大力培育鄉土科學家,幫助更多農民從知識的應用者轉變為知識的創造者。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