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雙碳”行動,共建美麗家園
新華社濟南6月15日電 題:落實“雙碳”行動,共建美麗家園——來自“全國低碳日”活動現場的觀察
新華社記者張武岳、高敬
今年6月15日是第十個“全國低碳日”。生態環境部、山東省人民政府當日在山東濟南舉行的2022年“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以“落實‘雙碳’行動,共建美麗家園”為主題,旨在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低碳、迴圈、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匯聚全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合力。
與會人士認為,我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採取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建立市場機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行動,低碳發展成效顯著,全社會低碳意識不斷提升。
“雙碳”目標呼喚經濟社會綠色轉型
與會專家提醒,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已經從未來的挑戰變成眼前的危機,且日趨嚴峻緊迫。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關乎全人類的生存發展和子孫後代福祉,需要各方同舟共濟、各盡所能。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視頻致辭仲介紹,我國為《巴黎協定》的達成、簽署、生效和實施作出了歷史性基礎性貢獻,並超額完成2020年前行動目標,已經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將完成碳排放強度全球最大降幅,用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從碳排放峰值實現碳中和,這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推動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解振華說。
活動現場展示的山東海陽國家電投“暖核一號”項目,完成了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供暖季保供任務,保障20萬居民溫暖過冬。山東核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放此前接受採訪時介紹,該供熱項目從核電機組抽取高壓缸排汽作為熱源,在物理隔絕的情況下,進行多次熱量交換,最終通過市政供熱管網將熱量送到用戶家中。同比核能供熱前節約了原煤消耗1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3萬噸。
據介紹,2021年我國煤炭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56.0%,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16.6%左右,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0.6億千瓦,佔總發電裝機容量的44.8%,其中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均突破3億千瓦,穩居世界首位。
加快發展低碳產業技術
在活動現場,勝利油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的應用引起與會人員的關注。
在山東東營萊州灣畔,勝利油田萊113區塊,氣驅裝置正在將液化二氧化碳注入地下。項目負責人屈龍濤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該項目使年增油25.3萬噸的同時,還可達到二氧化碳年注入能力100萬噸,相當於近60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
“低碳發展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護人類地球家園為導向,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為載體,以低碳技術和低碳制度創新為保障。”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說,低碳發展要求加快形成以低碳為特徵的產業體系、能源體系和生活方式,從而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與會人士認為,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此次活動也倡導各領域、各行業抓住綠色低碳轉型機遇,加速技術創新,提供更多綠色低碳的產品和服務。
綠色低碳理念漸入人心
在山東濟南回民中學,有一間“特殊”的房屋,專門作為可回收物資總站,每年僅回收塑膠瓶就近8萬隻,師生減少使用超薄塑膠袋近百萬隻。除此之外,這所學校還有光伏電站、風能太陽能路燈、雨水回收利用系統等,綠色低碳設施隨處可見。
“學校不僅讓綠色低碳生活成為校園文化組成部分,更強調要把理念變成行動,綠色低碳教育才有價值和意義。”校長楊長寨在活動現場說。
“‘全國低碳日’自2012年設立以來,已經走過十個年頭。”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說,全國各地積極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形成了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良好社會氛圍。
活動現場,濟南市東城逸家小學的學生張恩慈展示了自己創作的畫作《環保之實》,作品寄託了她對未來的希冀:“希望大家能夠節約食物,不浪費,為減排和環保做貢獻,同時希望綠色低碳的理念傳播到世界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