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奮楫篤行踐初心 三秦大地譜新篇

2022-06-23 21:05: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赴陜西考察調研,為新時代陜西高品質發展擘畫藍圖、指引航向。陜西廣大幹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弘揚延安精神,以拼搏奮進的昂揚姿態,努力譜寫三秦大地高品質發展新篇章,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陜西位於我國內陸腹地,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這裡也是一片紅色沃土,黨中央在延安戰鬥生活了13年,培育形成了光照韆鞦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201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村看望村民。1969年1月,不滿16歲的習近平從北京來到梁家河村,他組織帶領群眾修道路、造淤地壩、辦鐵業社、打大口井、發展沼氣,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對這裡的一草一木、一溝一岔、一峁一梁都飽含深情、常常牽掛。

  加快老區發展步伐,讓老區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牽掛。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要把老區發展和老區人民生活改善時刻放在心上,加大投入支援力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他三次來到陜西考察調研,從黃土高原到秦巴山區,總書記每次都會走進老區,同老區人民共商脫貧致富之策。

  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委書記 王湛鴻:習近平總書記的牽掛讓老區人民備感溫暖,也激勵著我們老區幹部群眾團結一心打贏脫貧攻堅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和地方累計向陜西革命老區投入各類資金1.2萬億元,以生態農業、裝備製造、紅色旅遊為代表的特色產業加快發展。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2019年,革命聖地延安告別絕對貧困。2020年,陜西5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46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1年,心繫老區人民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榆林市綏德縣郝家橋村,他深情地說,讓鄉親們過好光景,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初心使命,共產黨就要把這件事情幹好。

  當前,陜西把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抓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千萬畝“噸良田”,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郝家橋村村民 劉錦源:山上有果園、山下有產業,我們年輕人充滿幹勁。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陜西的三次考察,習近平總書記深入科研院所、生產一線,要求把加強科技創新作為最緊迫任務,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擁有110多所高校、1500多家科研機構的陜西,正聚力打造“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讓創新成果與產業發展緊密對接。2021年,陜西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2340億元,是十年前的7倍。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 馬彩文: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科技人員的要求。我們要圍繞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把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和解決“卡脖子”問題作為我們的根本。

  陜西生態環境保護,不僅關係自身發展品質和可持續發展,而且關係全國生態環境大局,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高度重視。橫亙陜西的秦嶺山脈,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如今在這裡,“天空地一體化”監測持續開展,秦嶺國家公園和大熊貓國家公園陜西片區建設深入推進。2021年,陜西完成營造林842.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5%以上,主要河流水環境品質達到近20年來最好水準。

  陜西西安市民 王傑:一到週末我們就喜歡帶著孩子親近大自然,感覺家門口的生態環境也正在變得越來越好。

  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局,古老的三秦大地,開放發展的活力持續迸發。今年1至5月,中歐班列長安號累計開行近1400列,主要指標穩居全國前列。自貿試驗區30多項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

  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張曉光: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更好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陜西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