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開創首都發展更加美好的明天——沿著總書記的足跡之北京篇
新華社北京6月26日電 題:努力開創首都發展更加美好的明天——沿著總書記的足跡之北京篇
新華社記者駱國駿、孔祥鑫、吳文詡
“建設和管理好首都,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心繫首都建設和發展,多次考察北京,以全新的戰略定位為首都發展謀篇佈局。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引下,北京城市發展深刻轉型,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效顯著,奮力譜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
市民在北京前門大街拍照留念(2020年4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市的第一站來到前門東側的北京市規劃展覽館,考察的主題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首都更好發展特別是破解特大城市發展難題。
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原常務副館長趙莉對當時情景記憶猶新:“總書記詳細了解北京地理環境、規劃佈局、功能定位等情況,問得很細。對於人口過多、交通擁堵、房價高漲、生態環境嚴峻等首都發展存在的問題,他十分關心。”
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命題,作出系列重要指示:
——2014年2月,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指出解決好北京發展問題,必須納入京津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戰略空間加以考量,以打通發展的大動脈,更有力地彰顯北京優勢,更廣泛地激活北京要素資源。
——2017年2月,在北京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規劃建設的“牛鼻子”。
——2019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河北雄安新區、天津、北京,實地了解京津冀協同發展情況,要求“推進北京中心城區‘老城重組’,優化北京空間佈局和經濟結構”“高品質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
北京前門平房區居民在選購蔬菜(2020年3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北京步入大調整、大提升、大協同的發展新階段。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問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首都發展的明確方向和重要使命。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北京以減量發展推動高品質發展和城市功能整體提升:發佈全國第一個以治理“大城市病”為目標的新增產業禁限目錄,2014年以來累計退出一般製造和污染企業約3000家,疏解提升區域性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加快補齊便民服務設施……
北京城市空間佈局和經濟結構得到優化提升,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更加優美,同時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向更高水準,交通一體化加快建設,產業升級轉移、創新協作紮實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城市副中心,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一環。”在2017年2月的北京考察中,總書記來到大運河森林公園,眺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全貌。
這是京杭大運河北京段(2019年6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如今,大運河畔,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框架徐徐拉開,昔日棚戶區變身運河商務區。2021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援北京城市副中心高品質發展的意見》,這裡充滿著勃勃生機,涌動著幹事創業的熱情。
北京下一步將繼續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加強與津冀合作,以疏解為抓手,以拓展腹地為支撐,以一體化為路徑,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進而帶動形成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市民走在北京前門東區草廠四條衚同(2019年4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2019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沿草廠四條衚同步行察看街巷風貌。他指出,老北京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衚同,要注意保留衚同特色,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張金名片。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千年古都的保護、衚同百姓的生活都是首都發展的歷史重任和時代課題。
在北京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北京歷史文化保護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係,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強調“我們搞現代化建設,既要把這個文化底蘊保留下來,又要讓衚同居民過上現代生活,要把二者結合好”。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南鑼鼓巷,先後走進雨兒衚同29號、30號院。“這一片衚同我很熟悉,今天來就是想看看老街坊,聽聽大家對老城區改造的想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城區改造要回應不同願望和要求,工作量很大,有關部門要把工作做深做細。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北京加大老城區改造力度,創新改造方式。在部分老城區,居民可以自願選擇“去或留”,外遷出去的,住上了設施現代化的樓房;留住居民則利用騰退空間改善居住條件,裝配現代化廚衛浴等設施。
隨著老城保護和修繕整治的推進,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老城衚同已是舊貌換新顏。記者在雨兒衚同30號院看到,多年的違建已被拆除,地面辟出綠地,院落恢復了青磚灰瓦、紅門、綠格窗的古樸樣貌。
市民在北京前門東區西打磨廠街休閒(2019年4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2017年,北京啟動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3000余條背街小巷換了新貌;2021年3月,新修訂的《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實施,為保護北京老城風貌提供法治保障;同年《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髮展規劃》獲批,明確了加強歷史水系保護與恢復工作等重點任務……
“如今,‘水穿街巷’場景重現,歷史文化街區恢復性重建。北京老城保護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北京市文物局局長陳名傑說,未來將以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為契機,為北京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繁榮發展注入新動力。
“管理好、運用好北京冬奧遺產”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的建設者張博偉(左)與家屬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外合影留念(2022年4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隨著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成功舉辦,北京成為“雙奧之城”。習近平總書記對運用好冬奧遺產推動高品質發展提出明確要求:“我們要積極謀劃、接續奮鬥,管理好、運用好北京冬奧遺產。”
奧運場館的賽後利用是世界性難題,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的議題之一。從申辦到籌辦,再到順利舉辦,5年5次考察,總書記反覆叮囑:“辦冬奧不是一錘子買賣”“賽時需要和賽後利用相結合,不搞鋪張奢華,不搞重復建設”……
沿北京中軸線一路向北,坐落著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今年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指出“無論是新建場館還是場館改造,都要注重綜合利用和低碳使用,集合體育賽事、群眾健身、文化休閒、展覽展示、社會公益等多種功能”。
國家速滑館運作團隊主任武曉南說:“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冰絲帶’長期可持續發展指明瞭方向,我們要把‘冰絲帶’打造成一個城市體育綜合體,成為中國冰雪運動發展的一張名片。”
如今,一座座冬奧場館已經拉開了“後奧運時代”的精彩序幕。北京延慶奧林匹克園區正式向公眾開放,首鋼滑雪大跳臺成為“網紅打卡地”,“冰立方”原汁原味再現冬奧場景……“雙奧之城”北京為奧運場館賽後利用提供“中國方案”。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北京通過籌辦冬奧會帶動各方面建設,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
聚焦冬奧會和重點產業發展,北京延慶正打造國際滑雪旅遊度假勝地,建設群眾身邊的冰雪場地,促進冰雪與旅遊等產業深度融合,不少百姓在家門口實現了更高水準的就業;北京首鋼園開展全民健身、體育賽事、商業文化活動,打造城市新地標;京張高鐵聯結起京張“一小時經濟圈”,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加快建設,全力打造文旅高品質發展新高地……
北京幹部群眾正以時不我待、踔厲奮發的鬥志與精神,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切實轉化為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努力開創首都發展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