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美方與其嘮叨“護欄”,不如重溫中美建交初心
美國現任政府上臺以來,多次聲稱要給中美關係加裝“護欄”,但什麼是“護欄”,美方既沒說清,也沒有單方面定義的權利。9日在巴厘島舉行的中美外長會晤讓世界看清,中美關係“護欄”不僅早就存在,且美方應為加固“護欄”負起切實的責任,做到言行一致。
這次中美外長會晤在巴厘島二十國集團外長會之後舉行,是一個月來中美高層之間的第五次互動,也是為落實去年11月中美元首達成的共識又一次重要外交活動。據報道,中美外長這次談了5個小時,就中美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坦誠和長時間的溝通。這其中,中方明確提出,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才是兩國最可靠的“防護”,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美方為什麼多次提及要加裝“護欄”?這說明它一方面意識到管控中美分歧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想保持中美關係底線的穩定;另一方面又不肯正視和反思中美關係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試圖將責任歸咎於中方,玩弄甩鍋推責的“障眼法”。
中美關係陷入困境的癥結何在?如何才能回歸正軌?在此次會晤中,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闡述了一系列關切和主張,起到了正本清源作用。
回溯歷史不難發現,中美關係之所以面臨建交以來少有的嚴峻挑戰,重要原因在於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確立的原則和精神沒有得到切實遵守。以50年前發表的“上海公報”為例,它強調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要恪守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侵犯別國、不干涉別國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原則。可見,中美建交之初,就在協商一致基礎上為雙邊關係安裝了“護欄”。
50年來,中方一直為維護這一“護欄”努力,而美方卻不斷干涉中國內政、實施“以臺制華”、拉幫結派圍堵中國,導致中美關係“護欄”出現鬆動和損壞。中國人常講“溫故而知新”。對美方而言,是時候重溫中美建交初心、履行在三個聯合公報中所作承諾了。如果掏空中美建交根基,空談什麼給兩國關係加“護欄”,無異於緣木求魚。
從現實看,儘快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是加固中美關係“護欄”的必要條件。中方始終按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發展中美關係,但拜登總統做出的“四不一無意”重要承諾至今仍飄在空中,甚至出現了越來越危險的動向。
最近一段時間,從布林肯在對華政策演講中聲稱要“塑造中國周邊戰略環境”,到鼓噪北約將戰略觸角伸向亞太,再到在臺灣、新疆等問題上不斷挑事,華盛頓正變本加厲地對華施壓。這背後,既有美方背離中美關係建交初心的深層因素,也與當前美國政客們為撈選票而追求所謂對華示強的“政治正確”有關。這導致美方對華認知出現了問題,制定的對華政策偏離了正軌。
目前形勢下,美方聲稱要加固“護欄”,當務之急就是兌現對華承諾。在本次會晤中,中方就美方如何逐項落實“四不一無意”承諾提出了詳細主張,指出美方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比如既然美方承諾不支援“臺灣獨立”,就應該停止掏空歪曲一個中國政策,停止在臺灣問題上“切香腸”,不得打“臺灣牌”阻撓中國的和平統一進程。這些對美方落實對華承諾的進一步闡釋,為加固中美關係“護欄”提供了操作方法。
同時,中方還給美方提出四份清單,分別是:要求美糾正錯誤對華政策和言行的清單、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中方重點關切的涉華法案清單、中美8個領域合作清單。與一年前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訪問天津時中方提出的兩份清單相比,這次的清單份數更多內容也更詳細,既有要求美方改正的內容,也包括合作的領域,為中美關係糾偏與改善創造了現實路徑。
此外,本次中美外長會晤還達成一些建設性意向,包括就對等互惠推動中美聯合工作組磋商取得更多成果達成共識、同意加強氣變與公共衛生等合作等。這些可以成為改善中美關係的“突破口”。但說到底,中美在事務層面的合作能取得多大進展,取決於美方能否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能否糾正對華錯誤認知、能否真正落實兩國元首共識。
要發展良性的對華關係,美方絕不能再說一套、做一套。歷史早就證明,只有堅持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才能為中美關係構建起真正的“護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