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出海”!中國核電發展成就令世界矚目
在海南省西北部的昌江縣海尾鎮,坐落著我國最南端的核電基地——海南核電基地。7月28日,“走進華龍一號”網評品牌活動採訪團來到這裡,走訪“華龍一號”及“玲龍一號”工程現場,探尋“強核報國、創新奉獻”的核工業精神,感悟中國核電飛速發展的輝煌成就。
“華龍一號”:中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
“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已形成完整智慧財產權和自主標準體系,被譽為“國之重器”。據悉,“華龍一號”反應堆採用177堆芯設計,堆芯採用18個月換料,創新性採用“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系統、雙層安全殼等技術,在安全性上完全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要求。
海南昌江核電二期工程3、4號機組均採用“華龍一號”技術,分別於2021 年 3 月 31 日和2021年12月28日開工建設。每台機組裝機容量116.1萬千瓦,年發電能力可達近100億度,能夠滿足中等發達國家100萬人口的年度生產和生活用電需求。
作為安全、清潔的能源,核能發電對優化我國能源結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華龍一號”每台機組發電相當於每年減少標準煤消耗3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16萬噸,相當於植樹造林7000多萬棵,經濟、社會和環保效應顯著。
“華龍一號”的成功,還實現了中國核電“造船出海”,為世界各國提供發展三代核電的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目前,我國已與巴基斯坦、阿根廷等“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核電項目合作關係。這是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構建核能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途徑,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
“玲龍一號”:繼“華龍一號”後又一自主創新重大成果
“玲龍一號”是多用途模組式小型核反應爐的別稱。通過我國核電技術人員十餘年自主研發,成為繼“華龍一號”後又一自主創新重大成果。“’華龍一號‘和’玲龍一號‘就像是兄弟倆,‘華龍’是大哥,‘玲龍是小弟’”,海南核電有關負責人做了生動形象地比喻。
據了解,小型堆因其安全性、靈活性及多用途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在新一輪核能技術變革和國際產業競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統計,全球範圍內正在開發的小型堆技術有超過40種。美、俄、英、日、韓等核電大國均將小型堆技術列入國家戰略。
2016 年,我國“玲龍一號”成為全球首個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安全審查的小型堆。2021 年7月13日,海南昌江多用途模組式小型堆科技示範工程正式開工,成為全球首個開工的陸上商用模組化小堆,標誌著我國在模組化小型堆技術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玲龍一號”技術具有小型化、模組化、一體化、非能動的特點,安全性高,建造週期短,部署靈活,可作為清潔的分佈式能源,供電的同時可滿足海水淡化、區域供暖、供冷、工業供熱等多種用途,適用於園區、海島、礦區、高耗能企業自備能源等多種場景應用。
據了解,海南核電“華龍一號”“玲龍一號”等建設工程均為國家“十四五”重點建設項目,相關在建工程全部建成投產後,總裝機容量可達到380萬千瓦,將形成同時擁有二代改進型、 三代、示範小堆多種堆型機組的 “雙龍齊飛”格局,為海南自貿港建設乃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並將向世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國核電自主研發的新實力和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