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準確認識經濟大盤的穩與進
2022年以來,全球疫情形勢反覆,世界形勢複雜多變,尤其是3月以來奧密克戎病毒波及多個省份,經濟復蘇受到較大衝擊。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調研時再次強調,“要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在“觀大勢、謀全局、幹實事”中成功駕馭中國經濟發展大局的鮮明特點。
三年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各國內顧傾向上升,逆全球化趨勢顯現,我國經濟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黨中央審時度勢、綜合研判,強調在穩中有進的工作總基調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現實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越是面對困難挑戰,越要認識和把握好“穩”與“進”的辯證法,堅定信念、掌握主動、眾志成城、取得勝利。
以穩求進,穩是大局是基礎。對於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有限的發展中大國而言,只有保持經濟穩定發展,才能為優化經濟結構、轉化經濟動能提供堅實的基礎,才能為深化改革開放提供良好的環境。2020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會議,提出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等八大任務,“六穩”“六保”等政策密集出臺;2022年面對新一輪疫情,黨中央一再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全國上下堅決貫徹落實決策部署,多措並舉穩住市場主體、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2020年中國率先控制疫情,成為全球唯一實現了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20年增長8.1%,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5%;2022年上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9.4%總值達19.8萬億元,中國經濟“穩”不僅為自身發展夯實了基礎,也成為世界經濟恢復的重要力量。
以進固穩,進是全局是方向。在2022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提出“五個必由之路”和“五個有利條件”的重大論斷,強調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此次疫情讓人類社會進入了“歷史的大彎道”,全球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興起,這一進程將催生更加豐富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並對全球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產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響,中國更需要搶佔機遇,堅持自主創新,努力在前沿技術上爭取主動,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更要在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更要推動完善配套制度,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優的營商環境。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當下以至未來,我們應著力夯實“穩”的基礎、持續增強“進”的動能,在更週全的“穩”與更高品質的“進”的良性互動中推動高品質發展。首先需要進一步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係,保持社會經濟的平穩健康均衡發展。要堅持以發展為主線,樹立危中有機、搶佔機遇、彎道超車的思路,通過發展強化預期,凝聚共識,形成合力;要堅持以穩定為前提,把就業放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尤其是要統籌兼顧好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地區、行業之間的分化問題;要堅持以改革為抓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的路徑,打破體制機制障礙,推動中國市場由大到強。
其次,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制度性優勢,多策並舉切實用好政策組合拳,穩增長強動能。要進一步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用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側管理”“跨週期+逆週期雙向調節”“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等方式方法,尤其對量大面廣但抗風險能力更弱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要落實落地落細所有紓困幫扶政策;要進一步暢通交通物流,讓生活和生產物資順暢送達;要在房市、股市和平臺經濟等重點風險領域加大管控力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同時要以優化經濟結構、強化發展動能、實現價值鏈升級為目標,在增量政策中加大供給端政策的集中投入,支援引導金融支援實體經濟力度,支援引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速創新,支援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
偉大理論指導偉大實踐,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基於中國經濟發展成功經驗的規律性認識,是克服當前困難、保證中國經濟航船行穩致遠的戰略指引。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我們要繼續夯實“穩”的基礎、更多激發“進”的動能,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