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開行“10萬+” 澎湃經貿合作新動能
11月15日,隨著X8083次中歐班列(重慶—杜伊斯堡)從重慶團結村站開出,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發送貨物超1100萬標箱、貨值超4200億美元。開通十餘年來,這趟往返于中國與歐洲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間的國際聯運列車,以“10萬+”紀錄將古時“通商路”拓展為現代“經濟帶”,為沿途各地民眾帶來富民興業的雙贏實惠。
中歐班列已經深刻地改變了亞歐貿易運輸格局。相比于海運和空運,中歐班列以其運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等特徵,及綠色環保、受自然環境影響小的優勢,成為亞歐國際物流中陸路運輸的骨幹方式。來自國鐵集團的數據顯示,在國內,鐵路部門已鋪劃時速120公里圖定中歐班列運作線93條,聯通125個城市;在國外,可通達25個歐洲國家的227個城市以及11個亞洲國家的100余個城市。
2014年11月18日,首趟“義新歐”班列(義烏—馬德里)開通,一路向西,橫跨亞洲東部至歐洲西部,全程13052公里。半年後的2015年5月18日,“義新歐”班列(馬德里—義烏)“紅酒專列”自馬德里首發東進,由此拉開兩地常態化雙向開行的歷史進程。目前,中歐班列已實現每週“去7回6”,雙向開行基本均衡。
中歐班列搭建了沿線經貿合作新平臺。十萬趟的“鋼鐵駝隊”拓寬並夯實了新時代的“新絲綢之路”,將原先單一的“商貿路”變成產業和人口集聚的“經濟帶”,為數萬家中外企業帶來商機,為沿線數億民眾送上實惠。以班列西行途經的新疆阿拉山口口岸為例,這個曾經只有15平方公里的“風口之城”,如今聚集了商業金融、倉儲交運、文化娛樂、餐飲住宿、醫院學校等基礎設施和生活設施,一座以發展進出口貿易、加工業和轉机貨物為主的現代化口岸新城拔地而起。同樣,在德國杜伊斯堡港,中歐班列吸引了上百家物流企業落戶,創造出2萬多個就業機會;在哈薩克,北哈州的愛菊農產品物流加工園區與中歐班列形成聯動,帶動當地小麥、食用油、牛羊肉、蜂蜜等農產品出口規模不斷擴大。
載滿叉車、發電機的中歐班列經位於新疆的霍爾果斯口岸出境
越跑越遠的中歐班列不僅“越跑越快”,也“越跑越好”。數據顯示,中歐班列開行萬列所需時間已由開行之初的90個月縮短為現在的6個月;中歐班列在2022年1月底累計開行突破5萬列,不到三年時間,這一數量已翻番達到“10萬+”。從載運貨物來看,中歐班列貨物品類已增至53大類5萬餘種,中國的空調壓縮機、升降機、水泵、叉車、光伏設備、電動汽車等高附加值產品佔比在逐年提升。譬如,通過二連浩特鐵路口岸出口的班列貨品中,汽車、機械、手機、電腦等高附加值商品佔比達到四成以上。返程回國的貨物品類也從早期的木材、汽車零配件等,逐步擴展到機電產品、醫療器械、機械設備、食品紅酒等。
2000多年前,張騫以鑿空西域之功溝通了繁華與文明;如今,風馳電掣的中歐班列正在創造跨越山海的奇跡。班列開行數量已達“10萬+”,我們更要聚焦高品質發展這一要義,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準開放,以更高品質組織好中歐班列的運營服務,讓它為擴大中外經貿合作賦能,“跑出”更為廣闊的合作機遇與市場前景,以中國式現代化的最新成果成為促進全球經濟發展、增進各國人民福祉的“繁榮幸福之列”。(央廣網評論員 姜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