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創新談丨奏響文化與科技碰撞的華彩樂章

2025-02-17 15:03:00
來源:中國科技網
字號

  句艷華

  自春節上映以來,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的熱度持續走高。截至2月16日20時,該片全球累計票房達118億元,成為首部進入全球票房榜前11的亞洲電影,被稱為“中國電影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這部電影的成功之道,可以從很多方面去總結:高超的敘事能力,濃郁的民族審美,還有和當下極為契合的價值觀等。但豐富而精湛的視覺特效技術,無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一部優秀的動畫片,需要藝術和技術的高度合一。而《哪吒2》在本土先進動漫製作技術的托舉之下,實現了這種合一。它的成功,是我國文化軟實力和電影科技硬實力的並肩勝出和雙重出圈,昭示著文化與科技碰撞產生的巨大張力。

  歷史上,文化與科技一直如影隨形,每至並軌便火光迸發,蒙昧之塵隨之一蕩,文明的輪廓也更加清晰一分。遠追兩漢,造紙術的發明促進文化的交流交融,形成中華大一統文化的強大基礎。近觀20世紀,電氣催生聲像媒介,極大豐富了大眾傳播的形態。而電腦和網際網路的出現,則讓世界文明的隔膜和鴻溝逐漸撫平。

  

  時至今日,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日日而新,文化的傳播方式、表現形式、發展樣式再度深刻變革,文化業態異彩紛呈。科技可以讓文化品類“無中生有”,讓文化表現“錦上添花”,也可讓文化遺產“返本開新”。文化需要科技這樣的賦能,否則就易因缺乏時代生機而有退行之憂。

  科技也需要文化鑄魂。沒有注入文化之魂的科技,容易走入工具理性的荒野。此外,科技的發展,也離不開文化領域技術需求的牽引。在《哪吒2》的製作過程中,正是導演對視效提出了嚴苛要求,才倒逼團隊自主研發,不僅“哺養”了製作,也帶動了整個行業的升級。

  當然,從目前看,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還有很大空間。一方面,文化領域現在使用最多的還是人工智慧和資訊技術,其他科技手段的應用較少;另一方面,針對文化領域獨特需求的原創性“定制”技術的研發還不夠,特別是像鐳射排版、五筆輸入這樣的顛覆性技術供給還不足。這就需要加強“供需對接”,既擴大現有科技成果在文化領域的應用潛力,又著眼于解決文化產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堵點,集中開展科技攻關,持續催生新的技術,更好賦能文化發展。

  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是篇大文章,其效能和前景無法估量。一旦觸碰到二者融匯互生的開關,必將引發如電影中魔丸和靈珠合體一樣的元力爆發,底蘊深厚的中華文化也將在與現代科技的碰撞中,不斷奏響讓世人驚嘆的華彩樂章。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