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中國經濟新機遇丨通訊:授之以漁 惠及長遠——中企助力北非工程技術人員培養
新華社阿爾及爾2月19日電 通訊:授之以漁 惠及長遠——中企助力北非工程技術人員培養
新華社記者徐永春 黃靈
“吊運軌枕時要注意碼垛整齊再起吊,切割軌枕端部鋼絲時務必佩戴防護面罩。”在阿爾及利亞西部鐵路礦業線項目軌枕廠的機器轟鳴聲中,中國技術工人正耐心指導當地工人作業。這個撒哈拉沙漠地區的首家標準化鐵路混凝土軌枕廠,如今已進入全面投產階段,日產軌枕突破了原設計產能。
這一成績離不開中國企業對當地工程技術人員的悉心培養。阿爾及利亞籍軌枕廠試驗工程師布達利·努爾丁感慨道:“這裡為我提供了成長和發展的機會!”在中國師傅指導下,他學會了砂石料、水泥等原材料的測試分析,掌握了軌枕品質評估的技術,並參與了原材料配合比優化工作,確保軌枕品質符合標準。如今,這些優質軌枕即將在整個項目線路上投入使用。
中國鐵建阿爾及利亞公司秉持授之以漁理念,以“傳幫帶”模式提升阿籍員工技術能力。在軌枕廠,中國師傅對每名正式上崗前的阿籍工人進行手把手教學,並提供翻譯成法語的工序流程和設備操作規程,幫助他們儘快掌握生產技能。
作為中阿兩國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項目,阿爾及利亞西部鐵路礦業線是近年來中企在阿承建的最大單體工程,也是中企助力北非工程技術人員培養的縮影。多年來,中國鐵建通過實施重大民生項目,聘用和培養了一大批屬地工程師,累計為當地提供2萬餘個就業崗位。
畢業于阿爾及利亞當地大學的阿德爾·本穆胡卜原本是一名普通土木工程師,如今以項目路段責任工程師的身份獨當一面,管理土方工程、排水系統和涵洞等水利工程建設,負責與業主和設計院對接。“和中國朋友一起解決問題,我很有成就感!”他說。
中國企業還通過跨國交流項目為當地人才提供培訓機會。近日,中國鐵建國際集團牽頭組織的阿爾及利亞國家鐵路局高級管理人員赴華培訓班順利結業。學員們學習了橋梁工程設計施工工藝,還乘坐復興號列車前往上海,體驗磁懸浮列車,感受中國鐵路網的便利和快捷。
作為培訓班一員,阿爾及利亞國家鐵路局技術經理布阿馬爾·阿塔拉說:“從項目建設到運維管理,中國鐵建為我們提供了全套課程,還安排了中國高鐵體驗,讓我們受益匪淺!”
在相鄰的北非國家突尼西亞,當地工程建設者也在中企培訓下不斷成長。突尼西亞屬於缺水國家,中國電建承建的突尼西亞梅萊格大壩項目是該國近十年來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將在調節旱澇、保障農業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建設過程中,這座大壩也成為突尼西亞工人提升技能的“練兵場”。
中國電建梅萊格大壩項目負責人路名軍介紹,中國企業在建設這個項目伊始就注重屬地化培養。項目自2016年開工建設至今已先後雇用突尼西亞籍員工1000多人,採用1名中國技術工人帶7至9名突尼西亞工人的“傳幫帶”模式,屬地化率達85.7%。
如今,梅萊格大壩工程整體施工進度已完成90%。這座大壩不僅是突尼西亞水利工程的新標桿,也見證了中國企業與當地工程技術人員的共同成長。
從阿爾及利亞的鐵路公路建設,到突尼西亞的水利工程,中國企業以重大項目為依託,開展技術培訓和交流,助力當地工程技術人員成長。這種授之以漁的培養模式推動著中外技術、標準和規範的融合,為北非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與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