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網”融合 經濟協同發展更進一步
2025-03-19 16:16:00
來源: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
字號
今年以來,隨著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四網”融合的推進,高鐵、普鐵、城際、市域鐵路正加速形成體系化發展。城市間的聯繫更緊密,經濟要素的流動更高效,產業鏈供應鏈的聯動更加順暢。可以說,鐵路的每一次升級,都是經濟版圖的一次擴展。
“四網”融合的價值,不只是快。如果說高鐵解決的是“長距離高效通達”,普鐵承載的是“大運量低成本運輸”,城際鐵路和市域鐵路則在“1小時通勤圈”“都市圈內部通達”上發揮重要作用。四者的結合,不僅提高了出行效率,更直接作用於區域經濟的空間佈局。
以京津冀為例,北京至唐山、天津至雄安的城際鐵路通車後,人才、產業、資本的流動愈發頻繁,一些原本受限于交通的中小城市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樣,在長三角,滬蘇通鐵路、杭州至湖州市域鐵路的開通,讓沿線城市的產業協同更具競爭力。可以說,鐵路不只是解決“人怎麼去”的問題,更在回答“產業如何聚、經濟如何強”的命題。
融合的關鍵,是協同而非疊加。儘管“四網”融合的方向已明,但在推進過程中,也有不少現實問題需要解決。首先是體系的協同。不同類型的鐵路在規劃之初,往往由不同部門主導,導致在樞紐佈局、換乘體系、票務一體化等方面存在壁壘。如何打破行政區劃的限制,真正實現跨網路、跨區域的順暢銜接,是提升融合品質的關鍵。其次是功能的錯位發展。在一些區域,城際鐵路和高鐵線路功能接近,甚至出現重復建設,而在另一些地方,市域鐵路發展不足,導致高鐵站外聯不暢,無法形成高效的接駁體系。未來,如何科學規劃不同層級鐵路的功能定位,使其真正形成互補,而非競爭,將是政策制定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過去幾十年,中國鐵路建設突飛猛進,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而在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如何讓鐵路網路更加精準地匹配經濟發展需求,成為促進區域一體化的重要工具,才是更值得深思的課題。(作者:牛一伊 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
[責任編輯:劉佳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