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求進每月看丨春潮涌動奮楫行——3月全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觀察
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題:春潮涌動奮楫行——3月全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觀察
新華社記者
有條不紊開展春耕備耕,真招實招提振消費,多措並舉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加速推進多個重大項目……今年3月以來,全國各地真抓實幹、凝心聚力,紮實推動高品質發展,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觀察之一:不負農時春耕忙
南國春來,布穀聲聲催早耕。在廣西貴港市益農水稻智慧農場,無人駕駛的拖拉機正按照設定路線行駛在農田中,為水稻插秧平整田塊。“農場已經形成水稻耕、種、管、收環節全程無人化、智慧化生產新模式。”農場負責人李付生說。
無人機新技術推廣,工廠化集中育秧,旋耕機等機械化作業……“科技+農業”成為今年多地春耕的關鍵詞。隨著數字化、智慧化新技術越來越多應用在農業領域,科技正助力多地農業生產“升級”。
“我們現在開始注水了!”在黑龍江慶安的久宏水稻種植科技示範園區智慧化浸種催芽車間,一批批包衣後的水稻種子裝箱碼垛,汩汩清流被注入浸種箱中。在水溫精準調控下,一粒粒種子萌發生芽、茁壯成長。
“我們正搶抓時機,爭取整個生產季能夠完成浸種催芽5000噸。”慶安縣農技推廣中心植保站站長郭德全說,慶安縣的浸種催芽工作已全面鋪開,芽種將陸續出箱並交到農戶手中。
3月以來,多地多部門搶抓農時,紮實推進農業生產:圍繞耕種管收等關鍵環節,農業農村部組織專家指導組、產業專家服務團和科技小分隊,蹲點包片開展巡迴指導和技術服務;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提早行動,積極採購、調運化肥,保障春耕用肥需要;山西運城夾馬口灌區加大供水力度,讓小麥喝飽“返青”水……
【記者觀察】萬象“耕”新不負春。多地積極儲備農資、旋耕翻地、播種施肥,新生產模式正加快打造農業新質生產力,特色農業蓬勃發展,春耕田間的“科技范兒”越來越足。春回日暖,豐收可期。
觀察之二:精準發力擴消費
3月,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近百萬畝油菜花進入盛花期,金色花海在山巒間綿延不斷。親花步道、觀光小火車穿越花田,帳篷酒店、花海咖啡等新業態錯落分佈。
今年春天,羅平縣舉辦了花海馬拉松賽、花海山地自行車賽、花海民歌展演等20余項活動。進入油菜花期以來,羅平縣已接待遊客135萬人次,預計一季度旅遊總收入將突破20億元。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放結婚消費券、托育券,推進養老服務“愛心卡”拓面……3月16日,浙江發佈大力提振和擴大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重點從居民增收、居民減負等方面出臺了29條舉措。
著力破除堵點難點痛點,各地各部門加大政策力度,努力讓老百姓的消費底氣更足、預期更穩、信心更強。中辦、國辦近日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市場監管總局等5部門聯合印發《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加快統一大市場建設,促進商品服務、要素資源自由流動……
在四川成都,“樂享精彩賽事 尋味中華美食”活動日前啟動,著力打造一系列體育消費新場景;遼寧鞍山市啟動春季促消費系列活動;陜西西安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著力打造“日遊花境”與“夜探謎局”的全時段消費場景,入春以來日均吸引遊客約6000人次……各地因地制宜,在增強消費能力、創新消費場景等方面推出一系列舉措,進一步釋放消費增長潛能。
【記者觀察】連日來,多地推出可落地、群眾有實感的增量政策,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在供需兩端綜合發力,統籌促消費和惠民生。隨著一系列針對性準、操作性強的政策落地見效,消費提振暢通經濟迴圈、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的良性迴圈未來可期。
觀察之三:民營企業向“新”發展
近日,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製造的數十台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1作為“分揀員”“裝配員”,在極氪5G智慧工廠“上班”。
“人形機器人在智慧製造產業的落地應用已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企業正在加快人形機器人在汽車、3C等製造業重點領域拓展場景應用。”優必選科技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周劍說。
瞄準創新發展,越來越多民營企業正加快提升含“新”量,在新領域新賽道跑出加速度。
在山西,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建立“政策推送—精準輔導—跟蹤問效”全鏈條服務機制,幫助當地科技型民營企業更好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紅利。“稅費優惠政策讓我們有更多資金進行研發投入。今年我們將新增3條智慧化生產線,進一步提高企業智慧生產自動化水準。”運城其龍新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聰說。
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推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各地謀新策出實招:浙江發佈關於嚴格規範涉企行政檢查的實施意見,杜絕運動式檢查、變相檢查、任性檢查;江蘇支援民營行業骨幹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安徽通過建立省市縣三級協調機制、創新數據化服務模式等舉措,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記者觀察】錨定創新發展,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在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領域大顯身手,不斷增添經濟發展新動能。各地各部門要呵護好民營企業發展的激情、創新的活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品質發展。
觀察之四:重大項目“加速跑”
3月的天山深處,世界最長高速公路隧道——天山勝利隧道的洞內,建設者們正在為隧道內部進行“精裝修”,為G0711線烏魯木齊至尉犁高速公路的通車做最後準備。
中交新疆交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苗寶棟介紹,預計2025年底前,烏尉高速全線具備通車條件,新疆高速公路網將添一條穿越天山的“交通動脈”。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多地加快實施一批重大項目,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為經濟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紅原安曲一期光伏項目正抓緊建設。“項目全容量並網後,預計年發電量可滿足21萬戶家庭年用電需求,每年減排二氧化碳40萬噸,帶動地方基礎設施提升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項目承建方中建二局項目經理肖利說。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也是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抓手。3月以來,一批重大項目加緊佈局、開工:重慶市舉行2025年第二批重大項目開工暨投產活動,涉及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現代集疏運體系、樞紐港產業園等領域;2025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舉行,前瞻佈局整合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產業鏈;河南一批5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集中開工、20億元以上竣工項目集中投產……
【記者觀察】從新型基礎設施到現代化產業園,從大科學裝置到公共服務保障,重大項目成為各地擴大內需、推動有效投資的關鍵抓手。各地要發揮好各類政府投資工具作用,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為高品質發展積蓄更多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