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新脈動⑤:創造好的市場環境要做哪些加減法?|理響中國

2025-04-03 18:48:00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字號

  新一季“思客講堂·黨校公開課”《理響中國·以理服人|2025中國經濟新脈動》,帶你讀懂2025年經濟工作重點。2025年開年以來,杭州“六小龍”刷屏全網,掀起科創熱潮。究其原因,離不開當地良好的營商環境。可以說,好的市場環境,既是城市競爭的關鍵性“軟實力”,也是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硬支撐”。創造好的市場環境要做哪些“加減法”?如何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講師王松對此進行解讀。

  日均超2800件發明專利授權發佈,約2.4萬戶企業破土新生,近百億元研發投入支援創新。這些數字背後藏著什麼秘密?答案就倆字:改革!

  創造好的市場環境,離不開改革帶來的制度創新。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紮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著力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那麼,改革改什麼?怎麼改?關鍵在於做好政策加減法。

  創造好的市場環境 要會做“加法”

  好的市場環境得益於各類經營主體的活力,要在政策支援上加力度、在政策落實上增效能。“市場如水,企業如魚,水活則魚躍”,政府部門的政策是要涵養市場活水,讓更多企業“魚躍龍門”、大顯身手。

  在我國各類經營主體當中,民營企業的數量佔比超過92%,對就業、稅收、增長、創新都作出了巨大貢獻。從外貿“新三樣”到杭州“六小龍”,從華為折疊手機到比亞迪電動汽車,無不展現出民營經濟的韌性與活力。

  不久前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扎紮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就是要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環境,提供更多機會。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落實好助企惠企政策。政府要寓管理于服務之中,用服務的暖心增強企業的信心。

  拿宇樹科技來說,看得見的是機器狗“淩波微步”、機器人技驚四座,看不見的是背後的市場環境賦能。

  2016年,90後創始人王興興來到杭州開啟創業之路時,杭州市的“雛鷹計劃”就在資金支援、要素使用上給予了很大的幫助,為其創造了良好的創業環境。當資金消耗殆盡,而創新未出成果的時候,國資平臺數百萬元的融資支援,成為了宇樹科技的“救命錢”。其他諸如減稅降費之類的政策措施,也顯著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讓宇樹科技可以安心謀發展,集中精力攻克技術難關。可以說,正是政府的扶持與耐心,支撐宇樹科技點亮了“科技樹”。

  創造好的市場環境 要會做“減法”

  持續營造好的市場環境,要給經營主體減負擔,給市場運作清障礙。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激活“大市場”的體量優勢,需要依託于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人們常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遠隔天涯海角,而是彼此咫尺天涯。我國已經建成總里程超過600萬公里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可以說,制約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的地理屏障已打破,接下來還要進一步向制度壁壘開刀。

  從1980年浙江溫州的章華妹拿到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到如今“一網通辦”“一站式”服務,15分鐘甚至更快時間就能出證。各地在涉企服務上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拼速度、拼效率,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效。接下來,還要針對一些企業遭遇的“玻璃門”、“旋轉門”問題,加緊清理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的規定做法。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就是要把比審批流程“看誰快”,向比市場環境“看誰好”去延伸拓展。以更加健全完善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實現企業有序進退、市場公平競爭、物流高效暢通,打通制約經濟迴圈的卡點堵點。

  此外,好的市場環境還需要財稅金融體制的支撐。除了減稅降費,稅制改革,還需要完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標準體系和基礎制度。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支援“長錢長投”,讓更多小微企業、“硬核科技”能夠獲得融資注資的“及時雨”。

  大廈非一日建成,改革不會一蹴而就,政策加減法也不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創造好的市場環境,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讓各類經營主體的活力、創造力充分涌動。

  策劃:車玉明 陳曙光 洪向華 劉加文

  執行策劃:肖陽 唐心怡 張曉琴

  統籌:王雲霞 楊柳 陳航 楊大志

  編導:常穎

  製作:仇炳宸

  設計:李權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