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華時評·首季中國經濟觀察丨一季度社融增量超15萬億元傳遞積極信號

2025-04-17 23:0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 題:一季度社融增量超15萬億元傳遞積極信號

  新華社記者吳雨

  日前,一季度主要金融數據出爐。社會融資規模增量超15萬億元、新增貸款達9.78萬億元,均處於歷史較高水準……這份“成績單”不僅展現出金融支援實體經濟力度穩固,更傳遞出一系列積極信號。

  金融是經濟的鏡像,反映著實體經濟的需求。開年首季主要金融數據整體向好,折射出有效需求進一步回暖。今年以來,八成以上的新增貸款投向企業,其中六成以上是中長期貸款;銀行投向製造業的中長期貸款餘額保持在14萬億元以上,同比增速穩定;居民信貸增勢向好,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呈現較快增長。這些積極變化表明,在所有政策發力下,企業家和居民對未來發展信心逐步增強,擴內需效果進一步顯現。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透過資金流向,能夠觸摸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脈搏。一季度普惠小微貸款增速保持在10%左右,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增速超過20%,遠超各項貸款增速。在金融“活水”精準滴灌下,作為經濟“毛細血管”的小微企業不斷茁壯成長,更多創新創業“種子”落地生根。

  金融為經濟提供穩固支撐,需要宏觀政策持續發力。當前,我國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強逆週期調節,打出“組合拳”。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不斷加強,兩項貨幣政策工具支援資本市場穩定發展,利率傳導堵點被逐步疏通……金融政策精準發力,更好適應了經濟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的調控需求。未來,我國仍有充足的政策空間,根據中央有關部署,各地各部門將靠前發力推動既定政策儘快落地見效,根據形勢需要及時推出新的增量政策。

  金融血脈暢通,經濟肌體強健。相信隨著各項政策進一步落地顯效,金融“活水”將更好潤澤實體經濟發展,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添動力、增活力。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