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首季中國經濟觀察|打破準入壁壘,民營企業加速佈局能源領域

2025-04-23 11:07: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4月21日電 題:打破準入壁壘,民營企業加速佈局能源領域

  新華社記者戴小河、韓佳諾

  能源是國民經濟的命脈。2025年一季度,在“雙碳”目標和能源安全新戰略引領下,我國能源保供紮實有力,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記者調研發現,國家能源行業轉型升級浪潮下,越來越多民營企業逐“綠”而行,在加速佈局能源領域中開闢發展新空間。

  陽春三月,湖北大冶。特變電工集團自主研發的±800千伏特高壓換流變壓器在大冶換流站完成安裝,支撐“西電東送”戰略實施。

  千里之外,黃海之濱。我國首臺“碳中和”海上大兆瓦風機——搭載全球首個整機自研自製全整合傳動鏈的遠景能源海上大兆瓦風電機組在江蘇正式下線。

  一路向北,內蒙古草原上,愛德曼氫能的電網側儲能項目已經破土動工……

  今年以來,從特高壓骨幹網架建設到新能源裝備製造,更多民營企業深度參與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在電力傳輸、清潔發電、靈活調峰等關鍵領域持續發力。

  “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今年2月舉行的民營企業座談會進一步釋放出打破市場準入壁壘、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積極信號。

  國家能源局新聞發言人張星表示,今年,我國將加大力度,支援有能力的民營企業以多種形式參與油氣勘探開發、電力設施建設等,促進民營企業投資建設新型儲能、智慧微電網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

  從“高門檻”向“寬準入”的轉變,持續激發民營企業發展新活力。

  在核電領域,2020年以來已有吉利集團、萬向集團等民企通過參股方式參與項目投資。記者從國家能源局獲悉,2024年8月最新核準的5個核電項目,總投資約2455億元,均配置10%的民營企業投資比例。

  江蘇的神通閥門、上上電纜,浙江的久立特材、寧波天生,甘肅的方大炭素……隨著我國核電裝備製造業向高端邁進,一批“專精特新”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記者了解到,這些民營企業專注于核級閥門、管材、電纜、密封件、石墨材料等細分產業,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術,與聚焦于主設備的大型國有企業優勢互補,成為我國核電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背後,是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的協同發力。”張星表示,國家能源局等部門通過設立首臺(套)裝備示範清單、重大科技項目等政策,引導民營企業將營收的5%至8%投入核心技術攻關。同時,依託“揭榜挂帥”“賽馬爭先”等機制搭建產學研用協同平臺,將前沿技術研發週期平均縮短18個月,專利轉化率較3年前提升近40%。

  創新生態的構建,正在推動中國能源產業加速成長。

  遠景能源成為全球第一家實現滑動軸承自研自製和批量化應用的風電整機商,500台機組批量化搭載滑動軸承零失效,有力支撐風機大型化發展;

  瑞麟氫能自主研發的超級鹼性水電解制氫設備,是國內首個鹼性光伏離網制氫成功運作的典範,已獲得歐盟認證;

  氫致能源的抗腐蝕電解槽技術則使海水制氫設備壽命突破3萬小時,為全球首個200MW級海上氫能平臺落地奠定技術基礎……

  這些源自民營企業的技術突破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也推動我國參與國際能源技術規則制定。

  如今,能源領域的開放程度不斷加深,為民營企業參與能源項目開發建設營造了良好環境,提供了廣闊空間。

  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我國風電整機製造企業中民營企業約佔60%,光伏設備製造企業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

  在太陽能發電領域,目前已涌現出寧德時代、陽光電源、大連融科、中儲國能等各種新型儲能技術路線頭部企業,共同促進了我國新型儲能技術產業進步。

  目前,我國民營售電公司已達2400余家,佔售電公司總數近60%。近60萬家零售用戶通過零售市場購電,去年實現零售交易電量3.6萬億千瓦時,佔市場化交易電量的58%。

  此外,獨立儲能、虛擬電廠、充電運營商等新型主體蓬勃發展,多元主體友好互動的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

  近日,上海市圍繞促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發佈了6方面26項工作措施,其中明確提到出臺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建設相關支援政策,鼓勵民營企業進入虛擬電廠、車網互動、新型儲能等領域。

  現在,我國已有各類充電運營商超過1萬家,規模以上(運營1萬台以上充電設施)的運營商中,民營企業佔比超80%。設施規模最大的四家運營企業——特來電、星星充電、雲快充、小桔充電均為民營企業,合計市場份額超50%。

  從沙漠光伏到深遠海風電,從氫能重卡幹線到大型核電項目……越來越多民營企業憑藉技術優勢與市場敏銳度,成為國家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擁抱綠色發展中邁向更加光明的前景。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