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足以改變什麼?
今天,10年了。
2015年4月23日,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橫琴片區正式掛牌。經過十年探索,橫琴在高水準、高能級的開放中,走出了一條發展新路。
就在不久前,商務部召開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十週年專題新聞發佈會,系統回顧了各自貿試驗區的非凡征程。十年來,橫琴片區通過開展差異化探索,以制度創新促進高品質發展,逐步形成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取得了矚目的成績。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4月至2025年3月,橫琴自貿片區進出口總值達3006.5億元人民幣,其中2024年進出口值為215億元。今年以來免保稅進出口值突破1.23億元,增長10.6倍。
作為開放創新的“試驗田”,這裡不僅構建起“澳門平臺+國際資源+橫琴空間+成果共用”的產業生態,更通過制度型開放探索出琴澳融合發展新路徑。
10年,打造一張特色名片
十年來,橫琴片區堅守初心,打造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新載體,加快推動“四新”特色產業。
從一系列發展成果中,我們得以一窺橫琴片區的發展秘籍:
在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領域,橫琴片區制定實施促進整合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措施,建設粵澳整合電路設計產業園,形成涵蓋智慧財產權、第三代半導體等領域的整合電路設計產業生態。
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也在橫琴得到了進一步的做大做強。橫琴片區出臺了支援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措施,建設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實施“澳門監製+橫琴生產”。
珠海、橫琴、澳門聯合赴巴西聖保羅舉辦經貿交流會。
橫琴的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同樣亮點紛呈。近年來,橫琴著力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園,引入抖音、小紅書等企業,助力中國好貨“賣全球”。
現代金融業在橫琴也呈現出穩步發展的良好態勢,成功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落地對澳門融資租賃公司資產跨境轉讓業務。
如今,隨著橫琴“分線管理”全面落地,105家企事業單位獲得免稅主體資格;經橫琴口岸出入境旅客日均達6.27萬人次,“二線”出區車輛日均5.3萬輛次,橫琴“澳門新街坊”入住超2500人。
“澳門+橫琴”,正成為一張被越來越多人看到的名片。
10年,做優一個營商環境
橫琴片區十年間取得的成就,離不開一系列政策舉措的有力支撐。
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程度的顯著優化,是橫琴營商環境的一張亮麗名片。橫琴實現了商事登記“跨境通辦、一地兩注”,投資者足不出境可完成跨境商事登記,最快3小時領取營業執照。同時,合作區還允許個人經營者無需辦理商事登記,只需經營備案即可在合作區從事個人經營活動。
金融開放創新水準的不斷提升,為橫琴的企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援。橫琴多功能自由賬戶(EF賬戶)累計辦理資金匯劃超1100億元。按照規劃,琴澳將攜手優化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體系,推動合作區具資質的澳資銀行參與試點,促進澳琴兩地資金跨境便利流動。
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加速與國際接軌,讓橫琴成為了企業安心發展的港灣。橫琴已經落實了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雙“15%”優惠政策及澳人澳稅政策,出臺支援澳資企業發展、支援人才發展、支援“四新”產業發展、培育產業生態等50余項政策措施,制定出臺20條降成本、優服務等促進企業運營的具體舉措,加快建設澳琴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探索高效便利安全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全面構建優化營商環境政策體系。
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率先突破,讓橫琴在高水準制度型開放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合作區專門成立跨部門的政策研究和規則銜接專責小組,制定合作區規則銜接工作指引,提出12類規則銜接路徑,每年安排50項以上規則銜接和改革創新事項,三年來累計推出銜接事項260余項。
十年破繭,橫琴以制度創新之“筆”書寫改革開放新篇。
有學者稱,橫琴自貿試驗片區的獨特價值在於構建了一個更加開放、更具活力的區域發展共同體,建立了更加靈活和更具市場化的跨境合作機制,為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提供制度性空間,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制度型開放的重大突破。
這個昔日蕉林綠野的海島,正蝶變為銜接澳門、聯通世界的戰略支點,在“一國兩制”實踐中探索著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