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開局良好看信心
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今年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各地區各部門聚力攻堅,各項宏觀政策協同發力,經濟呈現向好態勢,社會信心持續提振,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2025年,“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一季度以什麼樣的姿態起步,事關全年經濟發展。特別是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衝擊多邊貿易體制,破壞全球經濟秩序的當下,中國經濟表現尤其受到世界關注。
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高於去年全年,也高於去年一季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日前公佈的中國經濟一季度數據顯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一如既往地穿越風雨、穩健前行。
“穩”,讓我們首先從這個關鍵詞來看中國經濟“一季報”。
運作態勢穩
生產供給較快增長,國內需求不斷擴大,就業物價保持穩定
“不用慌。”
說起今年廣交會上簽下的一筆筆訂單,格蘭仕相關負責人難掩興奮,“拉美地區市場潛力巨大,是我們的新增長點。”
透過廣交會,可以看到:雖然個別市場受影響,但中國“朋友圈”越擴越大,為更多外貿企業打開發展新空間。
“有信心。”
以一塊主控板卡拿下全球1/3市場,視源股份負責人表示,產品技術領先、品質可靠,無懼挑戰。
透過廣交會,不難發現:打鐵必須自身硬,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不愁打不開市場。
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一季度,廣東省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4.2%,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外貿依存度超60%的廣東實現穩健開局。
這,正是中國經濟穩中求進的生動縮影。
“穩”的基礎更加鞏固。供給端,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服務業增加值增長5.3%,均高於去年全年。需求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6%,分別比去年全年加快1個、1.1個百分點;貨物出口增長6.9%,貿易結構繼續優化。
總體來看,生產供給較快增長,國內需求不斷擴大,就業物價保持穩定,國際收支狀況良好。
“進”的動能不斷釋放。無人機、人形機器人等標誌性高科技產品取得突破,智慧工廠梯度培育提質增效,產業升級步履鏗鏘。直播帶貨、即時零售、夜經濟、數字消費等消費新場景新業態不斷拓展,消費升級前景廣闊。
良好開局,源於對時與勢的洞察。
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一系列重大部署加速落地。過去5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80%,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良好開局,源於對謀與幹的協同。
從去年9月26日部署所有增量政策,到今年以來政策措施加力擴圍,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共同顯效;從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為,到各地搶抓開局、搶抓機遇,各地區各部門真抓實幹,共同推動一季度經濟開局良好。
統籌穩與進、洞察時與勢、協同謀與幹,中國經濟發展底座堅實穩固、大勢長期向好。
“一個經濟體,體量越大,則規模優勢、迴旋餘地越大。”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表示,“一季報”讓大家看到,我國經濟基本盤穩定、政策環境確定、政策空間豐富,“我們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外部挑戰,實現既定發展目標。”
增長動力穩
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規上高技術製造業跑出加速度
一場展會能有多火?
4月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人形機器人、智慧設備等科技新品備受追捧,北京中軸線文創、非遺聯名服飾等國潮精品引來圍觀。
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展會期間,意向簽約金額約920億元,收穫超預期。來自71個國家和地區、超4200個消費品牌跨越山海赴會,65家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參展,規模創新高。
一項工程能有多忙?
八桂大地,全長約134公里的平陸運河上,近2萬名建設者、4800多臺(套)大型設備爭分奪秒趕工期。
一鏡到底“穿越”運河——上游,馬道樞紐進入船閘主體全面施工階段;中游,4座跨運河大橋正同步進行懸澆段施工;下游,航道疏浚與入海口掃淺齊頭並進。
一河貫通,八桂向海。“一季度,完成投資48億元,完成土石方開挖1300萬立方米,雙雙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平陸運河集團工程部部長何俊輝說。
消費升溫、投資回暖,映射出中國經濟動力之穩。
消費活力更足。以舊換新政策加持,實物消費穩定回升;假日消費持續活躍,服務消費方興未艾……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8個百分點,貢獻了一半以上的經濟增長,彰顯出消費的強勁動力。
投資空間更廣。一季度,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2%,電網投資同比增長24.8%,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超去年同期……一大批重大項目拔節生長,投資結構繼續優化,有效投資穩定增長,資本形成總額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5個百分點。
創新動能更強。深度求索(DeepSeek)成全球“頂流”,帶火國產人工智慧大模型;天工機器人獲半程馬拉松冠軍,具身智慧加速落地……各地加大創新投入,助推新質生產力蓬勃成長,新興產業不斷轉化為新增長點。一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高於規上工業平均水準3.2個百分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一直在持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原來依靠投資和出口帶動的發展模式發生了根本改變,依靠內需和創新驅動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說。
從開年看全年,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有基礎、有支撐、有後勁。
經濟有基礎——經過長期積累和發展,我國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連續15年穩居第一製造業大國地位,糧食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內需有支撐——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市場規模巨大,正處在消費升級關鍵階段,投資和消費空間廣闊。
轉型有後勁——自主人工智慧大模型在重點工業領域加快規模化部署,5G應用案例總數超13.8萬個,6G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加快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超前部署,帶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發展信心穩
宏觀政策有力有效,擴大了需求、促進了生產、激發了活力
市場經濟是信心經濟。一季度,前期出臺的宏觀政策和今年以來的增量政策疊加發力,有效擴大了需求、促進了生產、激發了活力,也增強了發展信心。
信心,來自宏觀政策的有力支撐。
“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帶動下,下游客戶需求加速釋放,今年銷售額預計增長超30%。”南京科遠智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專攻工業機器人,產品已在能源電力、鋼鐵冶金等領域規模化應用。
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援“兩重”項目建設和“兩新”政策實施;規範涉企檢查,治理拖欠賬款,推動公平競爭,有關部門合力優化營商環境;優化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小微企業等支援……各方面政策措施早出手、快出手,為廣大經營主體保駕護航。一季度,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4%,由上年全年下降轉為增長。
一系列數據證明了企業的良好預期: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0.5%,連續兩個月回升;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3%,處於景氣區間。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小型企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0.8%和49.8%,較上月明顯改善。
信心,來自重點領域的積極變化。
調整優化公積金政策,深圳樓市熱度攀升。“住房公積金可貸款額度上浮,異地貸款還取消了戶籍和首套房限制,有效激活了潛在的購房需求。”深圳貝殼研究院院長肖小平表示。一季度,深圳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合計成交超過2.6萬套,同比增長67.7%。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因城施策調減限制性措施,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推動房地產市場延續止跌回穩走勢。一季度,40個重點城市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增長1.2%和4.4%。
信心在當下,更在未來。
4月19日,“外貿優品中華行江蘇站”活動開啟。8000平方米的展館集中展示優質產品,商務部組織80多家頭部採購商、江蘇省商務廳聯動200余家專業採購商參與活動,助力穩外貿、擴消費。
“一上午基本賣空,效果超出預期,我們得趕緊回去補貨。”江蘇南京一家外貿箱包製造企業負責人趙明輝表示,國內消費市場潛力巨大,相關部門大力支援,企業有信心拓內銷、擴市場。
“只要信心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經濟思想,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以高品質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我們一定能夠化危為機,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7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