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進口電影加徵關稅遭質疑 業內警告:產能不足、成本飆升或遭反制
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4日以美國電影業“正在迅速衰亡”為由,宣佈將對所有在外國製作的電影徵收100%關稅。
對此,有影視行業人士表示,當前美國本土電影拍攝產能有限,簡單要求電影在美國本土進行製作並不現實。還有分析人士指出,電影關稅政策可能招致其他國家對美國電影的報復措施。
電影製片人 馬克·沃拉迪安:影視業不同於汽車製造業、鋼鐵行業,我們的運營模式不同,我們屬於智慧財產權領域,因此情況存在本質差異,我們選擇海外拍攝常因題材需要。因此,簡單要求必須本土製作並不現實,因為我們的敘事藝術中,跨國取景本身就是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製作產能有限,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一情況。比如,我從業內製片人的交流得知,亞特蘭大只能承接三個拍攝團隊,這意味著一年大概只能製作六部電影。面對各大片廠龐大的製作需求,在美國本土能做的只有這麼多,何況部分影片必須跨國取景。因此我們更傾向於如何通過激勵措施來吸引製作方充分利用現有拍攝基地,優先在本土進行拍攝,而不是去懲罰那些因劇情需要必須在海外取景的項目,或是單純由於國內產能飽和而被迫選擇境外製作的團隊。
德國電影導演及製片人 楊·舒特:洛杉磯本身的生產成本變得非常昂貴,因此,工作室已經搬到了佐治亞州的亞特蘭大、新墨西哥州的聖達菲、阿爾伯克基以及美國那些工作起來顯然更便宜或更容易的地方,沒有人知道未來會怎樣。
據美國《財富》雜誌網站報道,針對美國政府的“電影關稅”措施,摩根士丹利美國媒體研究部門主管、分析師本傑明·斯溫伯恩5月5日在一份致投資者的報告中寫道:100%關稅將導致影片數量減少、成本上漲,並削減整個行業的收入。現實情況是,一部電影的劇本創作、拍攝、剪輯和特效等環節都有可能在不同國家進行。斯溫伯恩指出,最令人擔憂的是其他國家可能對美國電影徵收報復性關稅,又或是阻止美國電影在當地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