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白話拆解丨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關稅帶不回製造業

2025-05-12 17:25:00
來源:總臺環球資訊廣播
字號

  當地時間5月11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接受英國天空電視臺採訪時,就當前美國的關稅政策問題評論說,美國正在輸掉貿易戰,加徵關稅並不能把製造業帶回美國。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國正在輸掉當前的貿易戰。在全球層面,美國的失敗源於巨大的(政策)不確定性,全球市場正在以一種非常消極的方式回應美國。同時美國正在失去(各國)對美國軟實力的尊重,因為美國曾經尊重規則,而現在則不再這樣做。

  白話拆解

  美國不能昨天“寫規則”,今天“壞規矩”。

  二戰後特別是冷戰結束後,國際社會經過長期、艱苦地探索,才形成了以世貿組織為核心、以規則為基礎、各國普遍參與的多邊貿易體制。

  美國作為這一國際貿易體系的最主要“參與者”和“受益者”,如果對獲得各方認可的規則“合則用不合則棄”,輸掉的不僅僅是國際市場對美國的信心,還有美國政府的公信力和美國的國家形象。

  主持人:中國是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的主要目標。你認為當前的關稅政策會奏效嗎?我覺得你對此持質疑的立場。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特朗普政府擔憂的是美國從45年前就開始的去工業化問題,問題是(通過加關稅)那些工作崗位就會回來嗎?我幾週前剛去過中國,參觀了一家電動汽車工廠,這家工廠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建成。2000名員工每天生產1000輛汽車。大多數人的工作是監控機器人組裝汽車,員工當中的一半是工程師。這讓我意識到,如今的中國在工程領域具有比較優勢,他們的工程師數量比美國更多。

  白話拆解

  中美經濟之間的“比較優勢”正在發生變化。

  早在特朗普第一個總統任期內,蘋果公司CEO庫克就曾明確表態,投資中國的主要原因,是中國製造的“能力”而非“成本”。

  近年來,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多次強調,中國在電動汽車、晶片以及人工智慧領域取得的發展成果,來自大量“聰慧且勤奮”的高科技人才。

  而試圖用關稅把來自中國的優質產品擋在美國的大門之外,用保護主義拒絕公平競爭,只會進一步削弱而非重振美國製造業。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