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救財政?美國的偽命題!
關稅已成為美國政府重要的收入來源?指望關稅改善財政,這可行嗎?
美國財政部7月1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美國政府6月財政盈餘超過270億美元,這是自2017年以來美國政府首次在6月份實現財政盈餘。
數據顯示,6月美國海關關稅總額高達約27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暴增301%,這使得美國單一財年內關稅收入累積金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
路透社報道截圖
據多家媒體報道稱,關稅開始成為美國政府重要的收入來源。但與此同時,自去年10月美國2025財政年度開始至今,累計的財政赤字仍高達1.34萬億美元。
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宣稱,期望通過徵收更多的關稅來改善美國的財政狀況。
指望關稅改善財政,這可行嗎?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晉斌在接受總臺環球資訊廣播專訪時表示,特朗普政府今年4月打響的“關稅戰”導致了稅收的短期激增,但其本質是“稅收和財富的再轉移”,這對美國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此次關稅收入的增長主要源於今年 4 月 2 日起美國推行的“對等關稅” 政策,該政策大幅上調關稅稅率,進而促使關稅收入數額增加,這是存在可能性的。目前美國進出口規模仍比較大,在此情形下,關稅稅率的大幅提升,勢必會使得美國關稅收入實現增長。
·但是關稅收入的增長本質上屬於“稅收的再轉移”,這些關稅原本由進口商、美國消費者或其他出口商承擔。現在美國政府憑藉關稅手段實現了收入增長,實則類似于間接對美國消費者或國內投資者進行徵稅,它本質上是一種“財富的再轉移”。
·由此來看,關稅增長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因為它會增加企業和消費者的成本,還會推高美國的通脹。
王晉斌還表示,借助關稅來改善美國的財政狀況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因為一國的財政收入主要源於經濟增長帶來的收入提升,無論是企業稅、個人稅還是其他稅種,依託經濟增長實現的稅收增長才更健康。而關稅本質是貿易摩擦的一種形式,很難借此實現長期財政盈餘。
·當然在某些年份或月份,關稅收入的陡然增加可能帶來短期改善,就像美國政府 6 月實現了財政盈餘。但即便如此,自去年 10 月美國 2025 財年啟動至今,累計財政赤字仍達 1.34 萬億美元。關稅激增的規模相較這 1.34 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實則只是很小一部分。
·正常情況下,一個國家需通過企業與居民納稅,以及壓縮過度擴張性支出等不必要開支,來維持財政整體平衡。因此,指望關稅減少美國財政赤字、推動其財政走向健康軌道幾乎不可能,甚至可以說可能性為零。
·從長期看,這既不利於緩解通脹問題,也不利於美國經濟健康發展,同時還會對全球貿易正常運作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