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暑期實踐 砥礪愛國情懷(縱橫)
暑假期間開展社會實踐,對涵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徹底洗刷了近代以來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利用暑期社會實踐,開展一次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上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大課,有利於幫助大學生深刻認識當今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增強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愛國自覺。
歷史中有教益,實踐中有真知。暑期社會實踐也是一次難得的用腳步丈量大地、用心感悟新時代發展成就的機會。例如,醫學、教育學等專業的大學生可以參與社區義診、留守兒童課業輔導,在服務社會中踐行職業倫理;農業經濟專業的學生可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產業調研,用數據分析助力農產品電商化轉型;文旅專業的學子則可以參與非遺的推廣和傳播,為傳統村落貢獻文化創意,在泥土芬芳中讀懂中國鄉村的發展密碼;新能源專業的學子可以參與光伏電站項目調研,以專業視角分析可再生能源的基層應用路徑……多走向鄉村和基層一線,和勞動人民手牽手、心連心,才能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涵養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
讓自身的專業學識與鄉土大地深度交融,青年學子便能更快地在社會課堂中構建起“國之大者”的認知坐標係,把愛國情懷從抽象的精神符號轉化成服務人民、建設祖國的具體行動,在知行合一中書寫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
要腳踏實地,也要仰望星空。暑假同樣是幫助學生觀察世界、擴展眼界、樹立志向的好時機。學校不妨多創造機會,讓大學生有機會走進實驗室、科研院所與高科技企業,在人工智慧、量子資訊、生物科技等前沿領域深研細思,增強其科技報國的內生動力。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綜合國力競爭的本質是科技與人才的角力。我國在高端晶片、工業軟體等領域的技術攻關,恰需青年以銳意創新的勇氣、敢想敢為的銳氣勇闖“無人區”。
了解歷史、深入一線、放眼前沿,當代大學生在暑期社會實踐中涵養家國情懷,樹立遠大報國志向,定能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的不懈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原題為《在暑期社會實踐中涵養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