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沿習總書記走過的路 感受花茂村脫貧之路(網路媒體走轉改)

2016年01月14日 00: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考察花茂村時感嘆:“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裡找到鄉愁了。”(台灣網 梁行 攝) 

  台灣網1月13日遵義訊 (記者 梁行)2015年夏天,習近平總書記的到訪,讓花茂村脫貧改革之路聞名全國。初入花茂村,映入眼簾的是現代化的農業棚區、雅致的農家別墅、繼承傳統手工藝的陶藝街,儼然是“看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最美田園。誰能想像到這曾經是一個“出行難、飲水難、看病就醫難、農田灌溉難、村民增收難”的老大難貧困村。

  花茂村位於貴州省遵義縣楓香鎮,過去極為貧困。花茂村近年來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培育蔬菜、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如今的花茂村小康實現程度由2012年的90.33%提升到2014年的97.62%,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6478元預計可增加到2015年的12607元,貧困人口剩餘25人2016年可全部脫貧。

  究竟是什麼讓以前的貧困村變成被總書記稱讚找到鄉愁,讓村民幸福生活的“花茂村”呢?答案就是精準的扶貧政策。

  黨建引領:創建精準服務型黨組織,倡導“五帶頭五提升”。花茂村的快速發展,得益於該縣精準服務型黨組織的建立。2014年,該村被遵義縣列為“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創建試點,按照整村推進小康建設引領精準脫貧要求,統籌精準扶貧與率先小康齊步走。

  機制創新:“五帶十幫”精準化,構建大扶貧格局。針對花茂村精準扶貧中的問題和主體,該村實施幹部結親、駐村工作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致富能人等“五帶”貧困戶,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群眾主體、部門幫扶、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

  打穩根基:產業扶貧是根本,利益連結多樣化。花茂村蔬菜現代高效農業園區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方式,通過土地入股、平時務工、年終分紅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總書記對此十分肯定。產業拉動的路子,正是該村實施的精準扶貧思路。產業扶貧是根本,是可持續性的。為此,該村引進九豐、燎原、贏實3家公司,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採取“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村委會+農戶”模式,由村委會“一事一議”拉出負面清單審核,探索土地入股、平時務工、年終分紅機制,用市場辦法推進產業化社會化扶貧,既解決精準扶貧問題,又解決率先小康問題。“我們的想法就是專心致志地培訓農民,讓他們懂得如何種無公害蔬菜。”九豐農業公司總經理蘇培軍說。據了解,目前在公司打工的80多名當地農民已成為固定員工,最低工資每月可拿到2000多元。

  築牢載體: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積極探索“1+5+5+5”工作法。精準規劃、多規合一,精準產業,推動農旅文一體化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使新農村示範點變成小康示範點。

  沿著習總書記走過的路,感受著花茂村的富饒與鄉愁。看到貴州扶貧開發給農村建設帶來的巨大變化,給農民帶來的更多實惠。貴州省堅決打贏脫貧的攻堅戰,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 

  花茂村村民在蔬菜現代高效農

  花茂村村民在蔬菜現代高效農。(台灣網 梁行 攝)

[責任編輯: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