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網友在一起聊自己的父母。有網友表示:以前總覺得孝敬爸媽的機會還很多,可仔細一算,爸媽能再活二十年,我每年平均回去一兩次,跟他們在一起最多就30來次;假若他們只能再活十年,跟他們見面的機會就只有十多次了。
我們曾經對網上的“曬客”們有過非議,認為他們很無聊。“曬工資”自己的工資也漲不了,“曬隱私”你沒有那些明星多。可當我看到“父母年邁我們還能見多少面”的帖子時,竟然被深深地打動了。
這是一個令人感到心酸的話題。“父母年邁我們還能見多少面”就像是一根針插進我們感情的胸口,觸動我們那麻木的神經,每個人都會感到沉重和自責。當我們用“多少”這個詞兒來標注與父母見面的次數時,才發現這份感情原來是那麼的寶貴,而我們卻無情的揮霍。“多少”不是多而是少,我們與父母見面的次數實在是太少了。
面對年邁的父母,我們或許還沒有來得及去想這樣一個沉重的話題。因為我們一直以為自己還是個孩子。我們的內心深處是不希望父母老去的,希望他們永遠年輕,而人生百年又有誰能避免呢?
曾幾何時,我們自以為自己已經長大,不再需要父母的呵護;曾幾何時,我們厭倦了父母的嘮叨,聽不進老人的規勸;曾幾何時,我們來去匆匆,把家當作了客棧。而只有當我們靜下心來,認真地思考“我們還能見年邁的父母多少面”這樣的問題時,才發現自己依然是年幼無知。雖然我們已然是別人的父親或母親。
古代說“父母在,不遠遊。”可現代社會又有幾人能與父母長相廝守,床前盡孝呢?對於在遠方的遊子,一年也許就有在春節時,才能回家見上父母一面。即使生活在一個城市,真正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又有多少呢?我們嘴上喊著“忙,沒時間,加班……”,可寧願在家上網聊天,出門與朋友喝酒。我們有幾個人還記得父母的生日,會記得上次回家是幾月幾號,我們多久沒和父母聊天了?而還有一些自詡為“月光一族”的朋友,竟然還跟年邁的父母伸手要錢。
不要責怪這位網友的殘酷,他用自己的冷靜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現實的問題。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吧,不要嫌棄父母的嘮叨,多同他們聊聊天;不要嫌棄父母的土氣,常回家看看;不要忘了父母的養育,讓他們有一個祥和的晚年。
與那些“曬工資”、“曬隱私”、“曬家庭”的曬客相比,我們真應該為這位網友叫好,因為他教會了我們如何珍惜,如何不丟棄孝敬老人這樣的傳統美德。(作者:關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