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西門慶故里”之爭讓傳統文化很受傷

時間:2010-05-11 13:02   來源:天津日報

  繼李白、趙雲故里之爭後,山東陽谷、臨清及安徽黃山展開“西門慶故里”之爭,文學名著中淫賊、惡霸、奸商的藝術形象的西門慶成為受追捧的文化產業英雄。

  雖然所有大搞名人故里之爭的地方政府,對其“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目的從來都不忌諱,但像這三個地方這樣,為了增加旅遊收益,不惜顛覆歷史常識和傳統,把淫賊、惡霸、奸商的西門慶塑造成風流倜儻的英雄,卻也少見。這樣的“名人”故里之爭,讓傳統文化很受傷!

  近年來,給歷史名人安“戶口”現象並不少見,名人故里之爭也屢見不鮮。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以來,已經有數十個地方政府直接介入了“公祭”活動。祭祀的地方多了,免不了要搶“祖先”,於是出現了河南與甘肅搶“老子”,陜西與河南搶“黃帝”,“伏羲東奔西走,黃帝四海為家,諸葛到處顯靈,女媧遍地開花”的熱鬧局面。然而,一些名人故里之爭逐漸變味。為了經濟利益,他們可以篡改歷史、隨意曲解文學巨著。比如在陽谷看來,無論是《水滸傳》,還是《金瓶梅》,最核心的人物並非武松,而是西門慶。獅子樓本來是西門慶喪命之地,可陽谷更樂意把它改造為西門大官人的浪漫之地。頗有趣味的是,在陽谷縣《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打造“武松故鄉”的品牌,巨大的產業需求使得武松和西門慶走向了和諧相處。試想,當歷史名人的歸屬地都無法確定時,當西門慶都能變成英雄時,讓國人如何相信並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這樣爭來爭去,最終最受傷的無疑是我國的傳統文化!

  實際上,雖然文化和經濟間有一定的聯繫,但卻不能把文化和發展經濟過於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把文化作為發展地方經濟的一種手段。否則,不僅不利於文化的真正發展繁榮,而且對經濟發展也未必有好處。對此,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算了一筆經濟賬:“不少地方都宣稱,通過‘公祭搭臺,經濟唱戲 ’,共簽訂多少億合同,引進多少億資金。實際大多是自欺欺人,不是將意向性合同說成事實,就是移花接木。”面對愈演愈烈的名人故里爭奪之風,有關部門是該出手管一管了!

  陳英鳳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馬豐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