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從週一開始,遼寧省省會瀋陽有15萬市民的作息時間改變。這是因為瀋陽從17日起實行錯時上下班,以緩解越來越嚴重的交通擁堵。
擁有近800萬人口的瀋陽近年來機動車保有量日增。2009年,瀋陽機動車數量達到80萬輛,日均(按工作日)註冊機動車551輛。而今年5月1日至14日,日均註冊量上升為679輛。隨著地面交通日益擁擠,瀋陽也開始被人們戲稱為“堵城”。
瀋陽的情況表明,“堵城”現象已漸漸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向二線城市蔓延開來,從東部沿海擴展到中西部地區。例如,中國東北地區的大連、長春等城市已實施錯時上下班,而江蘇省省會南京等城市也正在醞釀錯時問題。
在中國,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實現擁有小汽車的夢想,上下班高峰開車也逐漸從享受成為一種煎熬。有北京市民戲稱這座城市為“首堵”。據統計,北京市機動車已經超過400萬輛,不少市民已放棄開車上班,選擇坐地鐵或公交。從今年4月開始,飽受堵車之困的北京也已經實行錯時上下班制度,涉及人群約有81萬人。
中國“堵城”數量的增加,與經濟發展有著直接聯繫。瀋陽是中國著名的老工業基地,近年來經濟增長十分強勁。即使在金融危機期間,其GDP和固定資產投資都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幅度。
越來越多的城市身陷“堵城”,為中國城市建設和交通發展亮出了一張“黃牌”。今後20年,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家庭擁有汽車數量的增加,如果沒有良策應對,一些城市甚至可能面臨“紅牌”的風險。
“城市交通擁堵,一方面反映出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另一方面也在提醒城市交通建設,要更加傾斜公共交通,讓多數市民不用自駕車,就可以方便快捷上下班。”東北財經大學肖興志教授說。
他認為,錯時上下班,或是單雙號限行,都是從調節市民的出行需求出發,可以作為治堵的救急之舉。但還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提升公共交通服務。
交通擁堵的“黃牌”警告,已引起了越來越多城市的重視,開始加快探索“治堵”新路,包括錯時上下班、汽車限行等。其中,發展軌道交通和地鐵被認為是一個有效的辦法。瀋陽市今年將成為東北地區首個開通地鐵的城市,大連地鐵工程在去年開工建設,北京則在4月末開工建設了第14條地鐵線。
也有學者認為,在“治堵”問題上,中國還要多向國際大城市學習。因為擁堵既是一個交通問題、環境問題、規劃問題,也是一個國際性難題,需要共用智慧成果,科學決策。(記者徐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