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中國作家協會迎來了63歲生日。此前,它還按照每年的慣例吸納了378名新會員,經過63年的積累,如今會員人數已達9301人,破萬在望。
在人數不斷增多的情況下,這個曾經頭戴光環的團體,內部結構有什麼變化、是否合理?而在文學創作日益年輕化、網路化的今天,它是否順應時勢,作出了革新與改變?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與作協相關人士、新老會員進行了接觸。
分析 30歲以下會員僅50人
記者從中國作協提供的會員統計數據中發現,如果按年齡來劃分,45歲以上(1965年以前出生)的作家佔總人數的近90%,而80後作家僅50人,作協有明顯的老齡化趨勢。
再細緻點分析,45歲以下的青年作家人數為1037人,1970年到1980年出生的作家僅389人,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作家相對較少。
對此,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陳崎嶸坦言:“問題是存在的,中國作協會員在年齡結構上確實不太合理,出現了斷層現象,會造成文學作品創作不均衡。我們現在已經重視這個問題。”2008年以來,中國作協開始重視年輕作家的入會工作,主要是加強聯繫,讓年輕作家了解作協。
此外,從男女比例來看,男會員是女會員的近六倍。“作協會員的男女比例可能跟實際從事文學創作的人的比例一樣,以男性居多。”陳崎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