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網購消除不了“車票焦慮”

時間:2010-09-17 10:16   來源:廣州日報

  15日,中國銀聯與鐵道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今後通過手機、電話、網際網路等新興支付方式也將應用於購買火車票。鐵道部財務司副司長劉洪潤表示,網上購票正在推進,並有望今年實現(9月16日《新京報》)。

  火車票終於可以從實體窗口“一枝獨秀”走向多渠道的“票務連鎖”了。渠道多、門路廣,買票更便捷,咱再也不用看售票員臉色了;原來準備買好尿不濕去排隊的兄弟也可以省省了……但仔細想想,這也沒啥值得興奮的。火車票的最大問題不在於苦與累、煩與悶,而在於不公。說不公,當然是車票資源稀缺背景下的“冷熱不均”,一邊是一票難求,一邊是滿街黃牛,票務資源配置的合理公正性有待提高。

  其實公共資源配置的邏輯自古皆然——不患寡而患不均。人多一點、車擠一點、排隊苦一點,咱都認了,只要賣票的時候能遵循“先來後到”的規矩,只要權力不至於在捉襟見肘的車票上翻雲覆雨。遺憾的是,在車票均衡配置、公平配置問題上,似是而非的諸多細節仍長期成謎。

  網購火車票固然是方便了,多種支付手段也更科學了,但這些渠道建設未必就能“藥到病除”,有本事的黃牛仍不會放過對票務資源的攫取,普通消費者也不要幻想網購就能“滑鼠一點煩惱不再有”。

  某種意義上說,火車票難買不是技術難題,而是政策與態度的難題。運能不是短時間內能紓緩的癥結,但如何讓有限運力資源配置得更合理、更公平,顯然還有很大的作為空間。眼下最重要的,也許不是渠道建設,而是兌現公共政策的公平原則。 (鄧海建)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