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每年吸引幾十萬人次境外客商前來採購商品。近些年隨著財富積累和政府的引導,當地商品開始由量向質轉變,眾多企業品牌意識逐漸加強,這也使得本地廠商極少出現販假等侵犯智慧財產權行為。但2008年金融危機後,該市侵權事件開始呈現出逐年增多的趨勢,據義烏海關統計,自去年7月成立以來至今年7月份共查獲涉嫌侵權貨物465批次,而這些侵權貨物的貨主大多為外國人。
頻繁發生外國人販假案
2009年3月17日,義烏市工商執法人員在檢查倉庫的過程中,發現102000隻“LS”牌和61200隻“mulit9”牌小型斷路器(均為業內知名企業註冊商標),經鑒定均為假冒產品。假冒斷路器發現後,工商執法人員立即通知當地公安機關,經過一個月的偵查,4月17日,埃及籍犯罪嫌疑人TAMIR被抓獲歸案。據介紹這批假斷路器TAMIR在樂清市定做,希望通過義烏關口運出中國,但最終沒有得逞。今年1月份TAMIR因假冒註冊商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罰金10萬,驅逐出境。這起案件成為浙江省首起外商侵權案件,也打響了義烏智慧財產權的保衛戰。
但外商的販假行為並沒有因此得到遏制。今年4月26日,在“世界智慧財產權日”當天,瑞典籍商人SALEH ZOHER HASHIM因購買2萬條價值200萬元的“萬寶路”牌捲煙而被當地公安機關刑事拘留。這起案件也成為浙江省查獲的首例來自發達國家的外商侵權案。該案剛過3個月,7月份義烏海關和當地機關又查獲了一起外籍人員知假買假智慧財產權刑事犯罪案件,查獲假冒品牌服裝8580套(件),外籍犯罪嫌疑人8月27日被金華市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這在全國海關還尚屬首次。
為何義烏屢屢發生外商侵權案件?義烏海關副關長邵洪斌一語道出了其中的原委。“義烏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交易市場,每天有大量的貨物出口,加上每個標箱小商品種類繁多,這就使得一些外商帶著僥倖心態前來闖關。”據了解,僅今年上半年義烏海關月均監管小商品出口集裝箱4.65萬箱,平均每天1550個標箱,部分外商便在其中做起了手腳。
另一方面,眾多貨代公司為能夠在義烏競爭激烈的貨代市場生存下去,便對一些外商侵權貨物予以代理。“義烏正式註冊的貨代公司僅100多家,但實際從事出口貨代業務的公司和個人超過3000多個。”義烏一位不願透漏姓名的資深貨代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說,再加上很多報關行因人手不夠只對報關單據進行審查卻不去現場看貨,這就給侵權貨物提供了可趁之機。”
據邵洪斌介紹,意圖將侵權貨物從義烏關口運出的外商大部分來自發展中國家,主要集中在中東、非洲、南亞等地,發生侵權行為的商品主要是日用品類。“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現在發展中國家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還比較薄弱,而發達國家已形成一套完善的保護措施,侵權商品很難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