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羊城百態:草根藝術創作者無奈“雙面膠”狀態

時間:2010-09-20 09: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一天24小時,8個小時工作,8個小時經營理想,每天都會有一種強烈的割裂感。”廣州本土紀錄片導演朱景輝,一句話道出了許多草根階層的藝術創作者糾結的狀態。而目前正在舉辦個人攝影展的“1984”(原名崔新基),同樣對草根藝術創作者這種要將現實和理想“粘合”起來的“雙面膠”狀態表示憂心。“1984”認為,如今國內很多草根階層的藝術創作者都處於用現實“供養”理想的狀態。

  一方面迫於生存壓力,一方面無法放棄藝術理想,“名成利就”是個美麗而又遙遠的夢,草根階層的藝術創作者往往只能選擇一邊工作,賺取必要的生活費,一邊又苦苦經營自己的“藝術夢”,這使他們常常處於尷尬的“雙面膠”狀態,

  “1984”說,在某種程度上,他能夠成功舉辦這次個展是件幸運的事情。第一,他得到了紅磚廠(廣州創意藝術區)在展館上提供的一些幫助;第二,他經營的工作室能滿足個展的開支需要,這才讓他得到了滿足展示自己藝術成果的平臺。而他認識的一些朋友,雖然堅持很多年的藝術創作,但很多都無法堅持當“雙面膠”,去“粘合”現實和藝術理想,最終屈服於現實。“比如一心想當畫家的最後去當了全職美編,雖然工作仍有相近的性質,但已經與藝術夢想無關了。”

  談到“雙面膠”的尷尬處境,“1984”說:“草根階層的藝術沒有一個很好的展示平臺,也沒有一個很好的宣傳渠道。”他舉例說,在澳門,相關部門持久地將近期藝術成果的展示展覽活動向公眾發佈,就像發佈影訊消息一樣,不管這些活動是官方還是非官方的。消息知道的人多了,關注的人才會多。而在“1984”身處的藝術圈子中,沒有名氣的創作者很難找到提供展館的幫助,即使找到,創作者很多都必須自己完成佈置、籌備和宣傳等工作,一個人要“粘合”很多事情,很難可以純粹地進行藝術創作工作。

  “拍攝DV紀錄片的整個氛圍我覺得是割裂的。”朱景輝說。雖然在廣東省積極推行“文化強省”的戰略下,文化建設的多個領域層面獲得了更寬鬆的發展空間。朱景輝不無感激地說,他在創作第一部紀錄片時找過廣州市檔案局、考古研究所等,這些部門都很願意給仍是大學生身份的他提供幫助。也正是因為廣州考古研究所的幫助他才找到了作品的切入點,並且找到了很多采訪對象。

  但朱景輝同時也無奈地說,在製作DV紀錄片的過程和DV紀錄片的放映中都沒有很好的氛圍和途徑。草根藝術家的尷尬還在於整個社會對草根階層藝術的接受度。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支援是一個方面,但只有當整個社會都對文化產生較高關注時,給草根藝術創作者一個寬鬆的發展空間,良好的文化產業鏈才能形成,這也是國內草根藝術創作者擺脫“雙面膠”尷尬處境的唯一齣路。(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馮江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