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進書店,或者來到書市,撲面而來的就是各種“成功學”圖書。看看那些“成功學”的封面,就知道作者對“成功”的理解,無非是賺錢、高升、豪宅、名車、年收入百萬之類。
其實,豈止是圖書市場,在影視、傳媒、教育培訓等不少領域,“成功”都成了被熱炒的主題。這一方面反映了人們向上發展、追求幸福的願望,另一方面,在“不是權就是錢”、“成名要趁早”等喧嘩與騷動中,又透出了某種“成功焦慮症”的症狀。
渴望成功無可厚非,但如果把成功簡化為財富的多寡、職位的高低,把成功的希望寄託于速成方法、終南捷徑,本身就已經偏離成功的軌道。那些大肆兜售的“成功學”能夠大行其道,正是利用並強化了這種心理。
條條大路通羅馬,成功道路萬千條。向庸俗“成功學”說不,並不是不鼓勵成功,而是讓人多一份清醒,多一點沉思,探尋真正的成功規律。
古往今來,俊採星馳,儘管人們成功的途徑各異,方式不同,但差異性中又隱藏著共性的東西。
成功在於堅持。有一個“一萬小時定律”,是說人在某一方面要想有所作為,要能堅持一萬個小時,相當於每天練習近3個小時,堅持10年。你能堅持嗎?堅持住了,你就會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說的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