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女兒患上抑鬱症。從此,父親有了個日記本,記錄著他陪女兒走過的治病途中的每一道坎。
5年後,女兒的病終於好了,當她發現父親這本日記後,才真正體會到什麼是父愛。
23歲的鄧莉嬌,已在歌樂山和數十名來自全國的抑鬱症患者呆了一個多月。現在,她不是患者,是一名心理諮詢師。但以前,她可是抑鬱症患者。她是怎麼從一名患者,轉變成為“老師”的呢?
拯救她的,是父親和一本日記。
得知保送浙大,女兒精神卻徹底崩潰
嬌兒情緒波動大,思維偏激,說服工作不起任何作用———摘自父親的日記
2004年12月20日下午,四川宜賓駐渝辦事處辦公室主任鄧世敏,接到在川外附中上高三的女兒鄧莉嬌發來的好消息———經過層層選拔,她被保送浙江大學。
“女兒多年拼搏終於沒白費!”鄧世敏長長舒了口氣,可這口氣還沒舒完,他又接到女兒的電話:“爸爸,快來接我回家,不然,我就從這梯坎滾下去。”
鄧世敏連夜將女兒接回家,可女兒什麼也不說,就一直哭,吵著不願再上學。
鄧世敏隱約感到,女兒心理出了問題:“就是長期高強度的學習,壓力太大,突然放鬆導致精神崩潰。”
經多方協調,女兒終於可以不再去學校,半年時間,鄧世敏按照女兒的意願,給她報了6個學習班,包括考駕照。
“我想換種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好處。”鄧莉嬌說,從一開始,她就明白自己的問題,但就是走不出來。半年後,她的情緒有些好轉。
從女兒患病開始,鄧世敏就開始寫日記,記下女兒病情每天的變化:“主要是想從中找點規律,發現一個可以治女兒病的方法。”
2005年8月,鄧莉嬌順利成為浙江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學生,可讓全家沒想到的是,這只是噩夢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