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育搶救“植物大熊貓”四合木,內蒙古烏海市正全力實施300畝四合木人工造林示範基地工程。目前,位於白獨貴灣的項目區各項準備工作已就緒,人工造林工作將於明年正式展開。
初冬時節,記者來到烏海市,第一次見到了四合木。它外形酷似一蓬蒿草,但又比普通的蒿草略高。它的枝幹呈棗紅色,如紅柳的枝幹一樣堅硬、挺直,葉片小而密集,顏色深灰。整株四合木毛茸茸、圓滾滾,的確像“熊貓般可愛”。
據介紹,四合木是一種與恐龍同時代的植物,起源於古地中海植物區係,被譽為植物的“活化石”和植物中的“大熊貓”。全球現存1萬多公頃,主要分佈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西部至烏海市黃河東岸到寧夏石嘴山及賀蘭山北部一帶,並零星散見於俄羅斯、烏克蘭部分地區,是中國一級保護植物。
“四合木更美的季節在夏季。那時的四合木葉子圓潤、綠色慾滴,根節上生有白色的毛根,有光澤或柔毛。連片的四合木在起伏的戈壁灘上鋪陳開來,鬱鬱蔥蔥。尤其是在花期,米粒般大小的花蕾遍佈全身,花香襲人。”內蒙古西鄂爾多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烏海管理局辦公室主任楊永貴對記者說。
四合木的開花期為每年5至6月,7至9月結出果實。喇叭狀花朵呈4瓣綻放,顏色為白色或淡黃色,數根如髮絲的黃色花蕊點綴其中。有意思的是,四合木蒴果也呈4裂瓣。可能是因為花朵與果實均呈4瓣,人們才給它起了‘四合木’的名字。
四合木如“熊貓般珍貴”,但它對生存環境的要求並不高。它所生長的烏海市及周邊地區處於生態極端脆弱的荒漠草原及草原化荒漠地帶。這裡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年均降雨僅150毫米左右,地下水位很低,土質條件極差。
由於剛砍下的新鮮四合木植株很易燃燒,當地人稱其為“油柴”或“四翅油葫蘆”,用來燒火。上世紀50年代,過度放牧、濫墾亂伐等人為因素,使這一物種一度瀕臨滅絕。後來,當地群眾意識到四合木的價值後,紛紛偷採到家中培植。可奇怪的是,在荒郊野外能茁壯成長的四合木,一旦離開天然環境,竟無法存活。
2003年,經國家環保總局批准,把西鄂爾多斯地區列為中國草原荒漠生態系統中最具國際意義的第一類保護地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四合木、半日花等瀕危植物和荒漠生態系統,並將其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計劃》植物種優先保護名錄。
據楊永貴介紹,分佈在烏海轄區的四合木面積為16898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為4978公頃。
中科院專家認為,四合木還有許多待解之謎,它富集鈣、鎂、鉀、磷、鐵等微量元素,含有生物鹼、黃酮類、有機酸類、酚性化合物、油脂等,在植物增強生命力、抗旱、醫學臨床等方面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為培育搶救四合木這一瀕危物種,烏海市林業科技推廣中心早在2005年就採用嫩枝扦插技術培育四合木,並獲成功。今年,“瀕危四合木人工造林技術推廣”被列入自治區林業科技支撐項目。
根據項目規劃,烏海市將在3年時間利用國家專項資金完成300畝四合木人工造林示範基地建設任務;同時培育苗木10萬株,其中示範林苗木5萬株,推廣苗木5萬株;使四合木人工扦插繁育苗木成活率達95%以上,人工造林成活率達85%以上。(記者丁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