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非居住區停車收費調整方案(徵求意見稿)
一、差別化收費區域劃分
本市非居住區停車場劃分為3類區域。
■一類地區:三環路(含)以內區域及現有CBD商業區、燕莎地區、中關村核心區、翠微商業區等4個重點區域。
■二類地區:五環路(含)以內除一類地區以外的其他區域。
■三類地區:五環路外區域。
二、停車收費標準
停車場類型 一類地區 二類地區 三類地區
停車收費
標準
(元/小時)
佔道停車場 10 7 3
路外露天停車場 8 5 2
公建配建停車樓 6 5 2
和地下停車場
注:
1.佔道停車實行累進加價制度,佔道停放1小時後,每小時按加價50%收費。
2.以半小時為一個計時單位,不足半小時按半小時計算。
3.以上為小型車停車收費標準,大型車停車收費標準為小型車的2倍。
三、適用範圍
本方案適用範圍為非居住區停車場白天停車收費。居住小區停車場收費標準及全市停車場夜間停車收費標準不作調整。
四、配套措施
(一)優先發展公共交通,鼓勵公交出行。編制完成中心城軌道交通線網加密規劃,並加快推進實施。改造既有軌道交通線路安全運營服務設施,提高高峰時段運力。進一步優化調整地面公交線網,構建公交快速通勤網路。改善自行車、步行交通系統,積極發展中小學校車服務系統,並鼓勵單位開行班車,倡導綠色環保出行。
(二)加快停車設施建設,保障市民基本停車需求。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因地制宜建設簡易式、機械式停車庫,並利用體育文化設施、綠地等建設地下停車場,“十二五”期間增加約20萬個基本停車位,力爭在中心城建設5萬個以上公共停車位,緩解停車難。隨軌道交通新線同步規劃建設駐車換乘停車場,提供3萬個以上停車位,並對停放的駐車換乘車輛實行2元/次的低收費政策。
(三)向佔道停車經營企業徵收費用,保證調價收益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停車收費標準調整後,採取提高企業佔道費的方式,收回經營者因調價獲得的新增收益,用於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四)加強停車行業管理,切實提高服務水準。加快完善本市公共停車場管理辦法,嚴格停車經營企業資質和從業人員資格管理,實行持證上崗制度,約束企業經營行為,規範停車行業管理。提高停車資訊化管理水準,建設停車資訊管理平臺,推廣使用停車電子收費系統,利用科技手段規範經營行為、提高服務效率。加強停車泊位管理,整治停車秩序,增設900多公里交通隔離護欄,擠壓違法停車空間,加大違法佔路停車和“私自劃線”經營黑停車場行為的處罰力度。建設具備停車誘導、違法監測、智慧收費等多種功能的停車智慧管理系統。制定中心城內停車場資源共用辦法,支援和引導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停車設施對外開放,錯時停車。本報記者張楠 J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