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調查稱國人選伴侶愛穩定 男公務員女教師吃香

時間:2010-12-16 11:18   來源:重慶晚報

  14日,全國婦聯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和百合網聯合發佈《2010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這項歷時一年、覆蓋全國31個省份的社會調查,從多元的婚戀文化中提煉出中國當代單身人士婚戀觀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深層原因。

  男公務員和女教師最吃香

  報告顯示,超過40%的受訪女性希望理想伴侶的職業是公務員,以下依次是企事業管理人員、警察/軍人、企業主、醫務工作者等。這說明女性在擇偶中傾向於尋求穩定;38.3%的受訪男性希望理想伴侶的職業為教師,以下依次是公務員、醫務工作者、金融財會人員等。52.1%的受訪男性對女性的職業沒有要求。

  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總幹事田范江認為,調查結果說明男性對女性的職業要求不高,希望伴侶的職業穩定,能夠有相對充裕的時間照顧家庭。

  報告指出,農業戶口的城市男性和農村男性差異較大:在受訪的農業戶口的農村女性中,僅有0.7%選擇農民為理想伴侶,因此農村男性擇偶非常困難;而農業戶口的城市男性選擇農民為理想伴侶的比例僅為3.3%。

  田范江說,這表明長期居住在城市的農村人(如農民工)受城市文化熏陶,其婚戀觀已發生變化,不願與農民結婚。

  “男人無房,結婚免談”

  在所有備選擇偶標準中,除“道德人品”和“脾氣性格”外,男性和女性在擇偶中最看重“感情投入”。“剩男”和“剩女”最大的不同是:男性在擇偶時主要追求女性的外貌,不太看重她們的工作能力;而女性主要追求男性的經濟實力和工作能力。

  具體來看,七成受訪女性認為男性要有房、有穩定收入和一定積蓄才能結婚。其中,65%左右的女性希望男性的收入比自己多1倍以上,而逾63%的男性對女性收入的要求不高。

  此外,近30%的未婚女性難以接受婚前財產公證;超三成受訪女性主張“男性為結婚買單”或“男方出大頭,女方出小頭”;在婚後財產處置問題上,男性更主張家庭財政AA制,而53.2%的受訪者認同妻子掌握家庭財政大權。

  社會學家李銀河分析認為,有些女性存在弱者心理,覺得男方購房理所應當,這是典型的封建觀念,與現代社會所倡導的女性獨立的精神不符。

  本次調查的執行者、婚戀專家王治國指出,現在單身人群的擇偶期望存在明顯誤區,“擇偶錯位(期望錯位)”影響了人們的擇偶行為。報告反映出當下婚事中不少女性將婚姻視為一種社會保障,不久前公佈的新婚姻法《徵求意見稿》,正衝擊著“傍大款”“房子都比男人可靠”等被扭曲的婚戀觀。

  年齡問題對女性很殘酷

  報告顯示,女性的擇偶壓力主要源自於男性對女性年齡的要求,超九成的男性認為女性應該在27歲之前結婚,約32%的男性認為女性最佳結婚年齡為20~24歲。可見年齡對女性的擇偶相當殘酷。

  此外,超過五成的女性認為男性最佳的結婚年齡是28~30歲。報告認為,處於這一年齡段的男性已經工作了一定時間,其事業相對比較穩定,有一定經濟實力,說明女性更願意嫁給成熟男。

  80後擇偶更聽“父母命”

  報告顯示,23.8%的單身人士的父母在到處幫他們找對象,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

  報告還顯示,“80後”在擇偶中更遵從父母的意見,因父母反對而與戀人分手。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教授蔣永萍分析說,這說明一方面由於“80”後獨生子女居多,經濟上尚未獨立,對父母的依賴性更強,這直接導致他們在擇偶中不得不接受父母的意見。

  多數“剩男剩女”在受訪中表示需要接受多種形式的婚戀指導與援助,他們認為單身的主要原因是社交圈子太窄、自己不夠積極主動、感情受過傷害、不知如何與異性相處等。

  “受訪者普遍希望接受婚姻家庭諮詢師的婚戀諮詢與指導,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戀愛培訓班、相親活動、婚戀諮詢等,幫助他們擴大社交圈子,學會如何在擇偶中積極主動,這說明中國的婚介市場潛力巨大。”田范江說。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