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間吵架,身邊總少不了幾個人充當“和事佬”。如果“和事佬”當得好,會為朋友雪中送炭,為知己兩肋插刀;如果沒當好,就變成了畫蛇添足、多管閒事的代名詞。該不該勸?如何勸?誰來勸?成了最糾結的問題。
日前烏魯木齊線上一個“閨蜜幫忙勸架反遭男友殺害”的帖子一時間引起很多網友議論,多數網友聞之唏噓不已。該事件中的男子是來烏打工者,與女友認識一個月後,在出租屋內發生了激烈爭執。女友的閨蜜在一邊勸說,心煩意亂的男子對女友的閨蜜連砍數刀致死。事後他說,砍人是因為女友的閨蜜多事。
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不會插手?是象徵性地勸阻一下,還是秉著“送佛送到西,勸人勸到底”的心態?您曾經摻和過別人的家事嗎?
網友多反對
“對那些終日以吵架為生的夫妻而言,‘和事佬’就是浮雲。”網友“默罕默德”跟帖稱,作為局外人,只能給出最切合實際的建議和意見,至於聽與不聽,就看當事人了。“如果企圖去勸解,最終結果就是失望,還是不去的好。”
網友“苦竹”認為,清官難斷家務事,更何況對朋友之間的爭吵,“最多就是勸兩句,保持中立態度。”
網友“筱白菜”稱,夫妻之間吵架是難免的,再說家醜不可外揚,別人插手只能越來越亂。所以我家吵架不需要別人勸,我也不去勸別人。
長輩看法不一
住在東菜園社區的祁鳴鳳老人說,有三個兒女都忙著工作,自己和小兒子住一起,兒子兒媳有時也會吵兩句,小兩口吵架很正常,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做老人的也不好管。吵吵鬧鬧時間長了,老人才會插上兩句,但一般都只是說說自己的兒子。
64歲的史蘭欣老人則有不同的看法,她認為不管是小兩口還是男女朋友吵架,肯定都是有原因的,有一個長輩能幫忙“斷官司”總歸好一點,能避免矛盾的激化。“我們老人畢竟是過來人,經驗多,講的話自然就有一定道理。”史蘭欣老人笑著說,總不能看著鬧得不可開交不管啊。
73歲的王建軍老人的兒女都成家在外,每週帶著孫子孫女回來看一次老人。“兒孫自有兒孫福,年紀都大了,管也管不動了。”王建軍老人顯然很豁達,他認為兩口子之間的事情,還是要自己解決。
勸架技巧
別先分對錯冷靜放第一
二宮派出所的民警說,夫妻或情侶吵架都是在所難免的,該轄區每個月都會接到五六起家庭糾紛案件,一般情況下經過家人朋友與民警的勸解,都能平息。“家庭糾紛演變成悲劇的情況少之又少。”他說,身為朋友,理應上前勸解。
新疆團校副教授、社會心理工作者周小西老師說,兩口子之間吵鬧是很正常的事情,作為朋友或者家人,勸不勸架視情況而定,看對方的脾氣、性格以及有沒有暴力傾向等,如果是一般的爭執,可勸可不勸;但如果是對方比較強勢,且有一定的暴力傾向時,作為家人和朋友就一定要勸阻。勸架的時候還要講究方式方法,最好的辦法是能讓雙方先冷靜下來,不要去追究事情的是非對錯,避免激化矛盾。試著換一個環境,喚起對方的自我反省意識,多做自我檢查,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不建議雙方的家長過多的介入,因為作為家長總是會不自覺地偏袒自己的孩子,說對方的錯,從而激化矛盾。(記者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