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畫中尋找歡樂回憶
“我們那一代人,由於從小接受著紅色精神的熏陶,下鄉時,雖然每天早出晚歸,開荒造田,十分辛苦,但我們懷揣著熱情,覺得身上有使不完的勁。”張吉昌說,1976年,響應毛主席的號召,他被分配到兵團農場接受再教育,一邊勞動一邊學習。成為一個“又紅又專”的人,是當時每一個青年人的夢想,並且都在實踐著。
1979年10月,張吉昌參加了高考,前往烏魯木齊上大學。
張吉昌臨行前,準備把珍藏的連環畫整理好帶走,但是礙于數量過多,只能帶走其中一部分。剩下的,他全部裝進箱子鎖好才放心離開。這一走就是20)多年。
他說,2002年夏,已在烏魯木齊工作1年的他回到了庫爾勒,由於父母早已離開很多年,原來的房屋已不復存在,他只好到附近的二姐家詢問學生時代藏書箱的蹤影。“二姐告訴我,拆父母房子時,他們幫我收拾了剩餘的書,但是大部分已丟失了,面對此狀,我不由一陣心酸。”
從此,他懷著彌補遺憾的心情,開始了大規模地收藏連環畫,紅色連環畫成為重要收藏對象之一。
張吉昌說,如今已不再是“小人書”時代而是步入了更進一步的影視時代。但無論如何,小人書曾在歷史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中包括教育作用,那一幅幅圖文織就了一代人兒時一頁頁陽光燦爛的日子,留下了無數歡樂的回憶。 (記者 李曉青)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