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鄭州部分耗資數百萬建設的人行天橋淪為擺設(圖)

時間:2011-06-12 13:46   來源:工人日報

人行過街天橋,如何更好地方便市民?(資料照片)

  這邊“期盼” 那邊“冷落”

  【社會熱點】鄭州部分天橋淪為擺設

  “天橋到處有,就是沒人走。”在河南鄭州,部分動輒花費數百萬元建設的人行天橋,由於利用率偏低、多數行人不走,使出於行人安全和緩解交通擁堵考慮的過街天橋閒置。

  政府投入鉅資修建天橋遇冷的背後,究竟是相關部門所稱的配套設施沒有到位,還是因為“開工”公共設施沒有多聽聽市民意見?

  天橋現狀:

  部分無人問津遭冷落

  橋上鮮有人過,橋下成群結隊。這是記者5月24日早上9點在嵩山路與棉紡路交叉口人行過街天橋上看到的一幕。

  這裡的人行過街天橋位於棉紡路北側、橫跨嵩山路,但是只在棉紡路上修建了東西兩個方向的步梯供行人上下天橋。據初步估算,整個天橋橋面的長度大概為120米,而穿越嵩山路的直線距離只有10多米。

  “我要去對面丹尼斯百貨購物,綠燈時直接穿過嵩山路也就十幾秒,如果走天橋,就需要2分多鐘。”在此路過的卞女士說,而且還要爬上爬下,既費時又費力。

  “這個路口本來規劃的是環形天橋,因為路口有丹尼斯、蘇寧兩家商場,週末經常出現擁堵。”鄭州交警二大隊的一位執勤交警說,可能因為棉紡路南側的拆遷難度大,所以修成了現在這樣。

  在鄭州,過街天橋受到“冷遇”的並不只有這一座。一些市民抱怨說,大學路鄭州大學東門、人民公園東門、文化路黃河路等地的人行天橋不少也淪為擺設。

  記者在位於鄭州市中心繁華路段的人民路天橋同樣發現:由於路口沒有封閉,30分鐘的時間,只有7個人從橋上走過,然而每次不到1分半鐘的紅綠燈轉換,就有40多位騎電動車者和行人從橋下直接穿過人民路,由於行人、電動車、機動車相互搶路,交通擁堵的情況頻頻發生。

  據鄭州市委、市政府2010年底組織有關單位對市內39座人行天橋和9個地下通道進行了評優評差結果顯示,市民評價較差的人行天橋和地下通道在10個以上。

  市民期盼:

  完善天橋配套設施

  5月25日,記者來到在花園路動物園和花園路口兩處過街天橋,卻看到另一番景象,天橋上人來人往,特別是在高峰時段顯得格外熱鬧。

  同樣是過街天橋,為何這裡就“招人喜歡”呢?原來這兩座天橋不僅連接道路兩旁公交站牌,而且花園路中間一律被護欄隔離,更有 “文明出行,請走天橋”的提示標語。

  “我們要到路對面,走天橋是最便捷的選擇。”在動物園門口市民田先生告訴記者,走這裡的天橋,比起繞馬路要節省10分鐘以上的路程。

  記者調查發現,文化路東風路交叉口的環形天橋利用率同樣居高不下,原因也是這裡設置了交通護欄。

  事實上,根據《城市人行天橋和人行地道技術規範》要求,設在非全封閉路段上的天橋應設交通護欄阻隔行人橫穿機動車道;當橋梯口附近有公共交通停靠站時,易在路中設交通護欄;當橋梯口附近無公共交通停靠站時易在道路兩側設交通護欄。

  但在鄭州,一些人行天橋建完了事,根本達不到這一規範要求,不僅沒有配備配套設施,合理地設置隔離護欄,而且疏于管理。

  而隨著城市框架的不斷拉大,鄭州市正在大力發展立體交通,尤其是該市地鐵、高架這樣重大工程的建設,使得人行天橋項目越來越多。

  據鄭州市規劃局的統計資料,全市已擁有42座過街天橋。而列入今年計劃的22座人行天橋中,目前已開工12座人行天橋,其他10座人行天橋和地道正在做前期準備工作。

  對於市民期盼提高人行天橋利用率的問題,鄭州市人行天橋項目部的劉俊回應說:“前些年建設的天橋地道還沒有全面將非機動車推行坡道納入設計中,但今年的項目中將全部都考慮到非機動車推行坡道設計。”

  據介紹,今年鄭州計劃建設的22個人行天橋(地道)項目都將配套建設非機動車推行坡道;另外,項目中在設計的天橋還考慮了電動扶梯的設計,個別人流量大的區域的人行天橋將會建設電動扶梯或預留電動扶梯位置。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