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專家稱不應過度妖魔化90後 非主流實為青春期躁動

時間:2011-07-08 11:15   來源:人民網

  “90後”:被誤讀的青年一代

  什麼樣的教育就會產生什麼樣的孩子,我們不能離開社會和家庭的因素來評價“90後”,應該客觀看待在一部分青少年中存在的信仰缺失、愛心缺失的現象

  “90後”缺乏信仰嗎

  我們不能結論性地看待一代人,社會就是這樣的,每一代人都在否定下一代,但事實上並沒有看到真正垮掉的一代人,說“90後”缺乏信仰的評價過於主觀。每一代人所處的社會氛圍和接受的教育不同,他們形成的理想信念會有差距。“90後”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和他們接受的教育息息相關。

  第一,和其他幾代人不同,“90後”一代是改革開放成果的享受者。“80後”一代出生在改革開放初期,社會發展剛開始起步,各種條件不夠完善。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社會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90後”一代享受到的是富裕的生活環境,但伴隨豐富物質而來的是更大的社會壓力,他們背負更大的就業壓力、生活壓力、經濟壓力。

  第二,“90後”一代的父母具有特殊性。我們老一輩革命家大多是農民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期望值不高,認為有文化能斷文識字就行,這樣家庭的孩子一旦接觸了文化就產生了夢想,就有了革命的勁頭。“90後”一代的父母大多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這批人有文化、有抱負,但沒能如願以償,他們把過多的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由於社會的發展,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上了大學,還要名牌大學,還要出國留學,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實現這樣的目標。最終,很可能會造成父母希望落空,孩子沒有奔頭的雙輸局面,這是比社會壓力更大的心理壓力。教育的偏頗引發青少年對事物喪失興趣,強加的願望只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可以說,他們不是沒有信仰,而是本能地抵觸社會提供給他們的信仰。

分享到: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